高考作文的这些常用措辞你都会了吗上

哪里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修辞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素养,在高考语文和中考语文的考察中,通常表现在选择题、古诗文写作、仿写等题型。不仅如此,在语文写作中,掌握修辞,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进行有效表达,改善作文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富有韵味。

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

比喻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的目的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中心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清楚、不理解、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1)构成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事物,同时,他们之间也需要有相似之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成立,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举例来看“他的性格像母亲”,在这个小短句中,本体是他的性格,喻体是母亲,这两者是不在同一个层面的两个事物,而且在本质上可以呈依托的关系,无法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2)分类

A.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B.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C.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D.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3)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比喻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梧桐就住在那栋楼的对面中央的位置,他比其他树都高大很多。

(片段二)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闲读梧桐》节选片段

片段一中只是简单的介绍了梧桐树的位置以及和其他树的对比,并没有任何修辞手法的修饰。

我们观察下片段二中的划线句子,文字通过比喻的写作手法,先后把梧桐树比喻成“伟丈夫”、“矜持的少女”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梧桐粗壮伟岸和枝繁叶茂的特点。而这种比喻的手法的运用,也更好的在写作中为我们传达出作者字里行间中对于这颗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我们在进行写作时,比喻手法虽然只是为我所用的一种对于景物、人物的描述,但是如果运用的好,则可以很好地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感受你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高级表达情感的方式。

2

比拟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比拟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1)分类

A.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写作中非常常用的手法,后面会详细讲解)

B.拟物

拟物又包括两类:

一类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如:他骄傲自满,取得一点成绩,尾巴就翘得天样高。

另一类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比拟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我很怀念我的青春,每每回忆起,都能让我很感伤。

(片段二)

把青春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垂垂老矣的时候,用文火一起温来喝,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掀开壶盖,铺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两段表达的感情都十分清楚,都是在写青春的易逝与怀念。片段一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诉说,片段二则将青春比作酒,把青春比作月光,用了比拟的写作手法,将青春的令人沉醉以及美好通过两个酒和月光进行概括,使读者一下子就能带入情境中,新颖别致,颇具诗意。再者,“饮酒”本是一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超凡脱俗。

在现实写作中,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很好的办法。就像第二段的描写,谈到青春的时候可以写,谈到时光的时候也可以写,谈到怀念父母健在的日子,怀念童年感叹成长的时候也可以写。

3

拟人

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人的思想和动作行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就叫拟人。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更活泼、亲近。

(1)分类

A.把非生物拟人化

把一些非生物的事物,如“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B.把有生物拟人化

把一些生物,如“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如: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C.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把一些抽象概念,如“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如: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2)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拟人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那年三月,我一个人一路北上回到了鲁院,院子非常冷情,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却感受到了一种豁然与清爽。

(片段二)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两段话描写的意思是一致的,片段一中话比较直白描述了自己旅途回到鲁院过程以及内心的感受,片段二则用了诸多修辞手法,将自己回到鲁院的感受具象化与情境化了。

两段话的对比非常明显,在片段二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草木化作人。作者用它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带领着我们跟他一起以自由的、淡然的情绪踏入了北京的鲁院。其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将草木化作了与自己同行的伙伴,反而将孤独的情境淡化了,但同时也更加深化了作者的阅读感受。短短一个很小的段落,却给读者们营造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4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就叫做排比。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分类

A.排比写人:丰满细致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B.排比说理:条理分明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C.排比抒情:和谐洋溢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D.排比写景:生动形象

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2)案例分析

在我们写作中,如何将排比用在具体的语文写作中呢?我们来看下面这两段话:

(片段一)

我爱高山,它看起来很平,但同时又有骨骼的隆起。它经历了板块运作的折叠,从而获得了高耸的臂膀。我的高山是伟大的,是温柔的,他可以接受登山者的驻足,也可以无畏征服高山的短视与菲薄。

(片段二)

一个浑圆的球,有不屈的坚硬的骨骼隆起,离太阳更近,离平原更远,它是这颗星球最勇敢最孤独的犄角。它经历了最残酷的折叠,也赢得了最高耸的荣誉。它有诞生也有消亡,它将被飓风抚平,它将被酸雨冲刷,它将把溃败的肌体化做肥沃的土地,它将在柔和的平坦中温习伟大。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

这两段话都是在对高山进行描写以及对高山这一形象抒发热爱之情。片段一比较直白的表达了对于高山哪些方面的感情,片段二则着重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感情的同时增加了全文的气势。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一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描写中也是比较细腻的,但是与片段二相比,细腻有余,气势不足。特别是叙述这种较为宏大的主题时,排比的手法相对其他修辞手法更能凸显出情境与情怀。在片段二的文字中,我们能通过作者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层一层感受到作者对于高山的情感递进,一开始高山是高大的,然后高山他经历了不少苦难,最后,尽管高山高大但是他温柔宽厚。作者的写作层次通过排比的语言层层剥落,这就是排比的魅力。

在语文写作中,排比是最好模仿同时最容易让老师直接感受到语言功底的写作手法,建议在训练的时候一方面注重排比的层次,排比中三个或者多个语句所涉及的方面属于同一主题的同一方面,如都是情感类或者都聚焦于行动;另一方面注意每一句的语言开头需工整。

END

点击「阅读原文」

9.9抢名校一对一作文提分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kouxinxi.com/afhpz/11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