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SHAN
保山文旅温润保山美玉神汤 每个人都对城市的味道都有独立的记忆!每个城市的味道,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
保山,一座包容、多元的崛起之城;
一座拥有古老气息逐步弥散现代的文化之城!
在我们各自心中总有一种味道,也许它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它是属于我们味蕾上的特别记忆,是属于对远方的念想……
1
保山卤笋子
卤笋子,保山人又称之为“卤辣子”,这是保山人与朋友聚会时不能少的一道菜。它用干竹笋、辣椒、花椒等近10多种材料煮出来,香中混合着辣椒的辣味,竹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吃一口就想吃第二口……直到停不下来,这种酸爽就是一个爽!
2
保山粉蒸
好吃的粉蒸,抵挡不住的诱惑。谁说红薯和藕一定是配角,把它们上升为主食就表明红薯和藕不甘于做配角。偶尔,把这道粉蒸作为主角来打造一翻,也可吃出一点新鲜。粉蒸红薯藕,绵软里中浸透着米粉的香味,唇齿间似乎缭绕着烟火的味道,格外温馨。
3
保山火烧肉
说到火烧肉,它有多种多样的吃法,比如拌入苤蓝、莴笋、豆粉、米线、萝卜、水腌菜……,火烧肉是使用最新鲜的猪肉过火灼烧,当肉皮透黄泛亮、肉半生半熟时,把带油的肉皮切片、纯瘦肉切丝一同拌入,这种原始而粗犷的食物,正像保山人的性格豪爽而不拘小节。
4
保山大烧
大烧,又称“烤猪”,素为保山盛筵上的一道大菜,尤以河图乡人所烧最负盛名。其制作颇为繁难:将适龄壮猪宰杀除毛清腔后缝上破口,通体涂上以芝麻油、蜂蜜、酱油及多种香料调制的混合调料,再将其整个地架地栗炭火上边翻边烤,边烤边涂调料,直到熟透为止。
保山大烧外酥内嫩,香脆酥润。皮色金黄油亮,香脆酥润;肥肉透明,食之不腻;瘦肉细嫩,色味俱佳。肉质鲜嫩细腻,甜而含香。其色,其香、其味均非寻常烹调方式之所能比。
食用时,将大烧切成方块,用醋、酱油、辣椒油、芫荽末、蒜泥等制调料蘸食。也可将大烧切成丝,与酸腌菜相拌,加上调料,别具风味。
5
保山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保山市的著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
永昌板鸭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就远销港、澳地区和缅甸等国家。永昌板鸭是选取饲养3-4个月的本地良种麻鸭为原料,用人工催膘即活鸭站笼填喂15-20日,使其达到标准重量。
加工时先将肥鸭宰杀,将鸭毛褪净,修边整形,达到色白光润、造型美观的要求。然后,扎针上盐,腌制2日,取出洗净,放在平板上定型,让其日晾夜露,直至风干,忌暴晒。
永昌板鸭具有形态优美,色白鲜亮,肉质酥嫩,味道芳香等云南特点。
6
保山千张肉(酸菜扣肉)
千张肉又叫“酸菜扣肉”,此菜咸中透酸微甜,糯软醇厚,肥而不腻,极为助酒下饭。试问又能有谁能抵挡住这酸菜扣肉的美味呢?金黄油亮的扣肉,加入酸菜一起久炖煮后肥而不腻,十分的香润可口,其实肥肉没有你想象当中那么可怕,只要做法得当就能好吃还不会胖哦~
7
下村豆粉
下村豆粉是云南保山别有滋味的传统名吃。下村地处保山城北近郊,昔时村里半数以上农户为“豆粉世家”,堪称老字号的“豆粉专业村”。正宗的下村豆粉,用豌豆磨浆熬制,特点是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
下村豆粉最考究的是作料,鲜红的辣椒漂油、乌黑的酱油、棕色的米醋……五彩纷呈,香气扑鼻,据说每碗豆粉的成本之中作料就占了一半。
火烧肉拌豆粉是保山火烧肉的又一种吃法,火烧肉的香,水腌菜、豆芽菜的脆以及豌豆粉的弹让这道火烧肉拌豆粉独特而美味。切成丝或片的火烧肉,与豌豆粉相拌,再加上酸腌菜,米醋、酱油、辣椒油、大芫荽末、蒜泥、芝麻油、红油、花生等十数种佐料,使火烧肉拌豆粉香气诱人,鲜美无比,别具风味的口感人让回味无穷。
8
永昌火瓢牛肉
保山特色清真饮食,以正宗原生态黄牛为食材,严格遵照伊斯兰饮食习惯宰生、加工、制作,经土法秘制配方、大铜瓢、炭火风炉熬煮并配以各种佐料,再辅以时鲜蔬菜汤煮而食,具有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常食可滋阴补肾。
火瓢牛肉是著名的保山美食,因在食用时用铜瓢作锅因此得名“火瓢牛肉”,成菜汤鲜肉松爽口,香气诱人,是保山知名度最高的美食之一。以肥瘦搭配,嫩滑爽口带皮的牛肉为最佳。除了牛肉,锅底还配置白菜、洋芋、小瓜等时蔬,皆可口宜人。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清汤或麻辣锅底,还可加点牛筋、牛杂等主菜。
9
瓦窑黄焖鸡
瓦窑的黄焖鸡堪称“滇味一绝”,以色香味佳,油而不腻,绿色无污,味道独特而著称。
瓦窑的黄焖鸡选用当地放养的土鸡,将新鲜土鸡带骨剁成小块,配以辣椒、酱油、味精、葱姜、大蒜、八角、草果等为佐料,在锅上倒入香油,待油到一定温度放入鸡肉,经炒、煮、焖等烹饪手法,用锅盖罩住,大约十分钟即可出锅。该菜火候掌握十分重要,成菜色香诱人,脆嫩可口,口感鲜嫩,色美味香,油而不腻,回味无穷。让人垂涎。
10
板桥蒿熏肉
板桥熏肉选用新鲜猪后腿,以酱油、草果、八角、盐等腌制12个小时,再用本地野生蒿子、青松毛点燃熏烤,表里细腻,色泽鲜艳,肉香扑鼻。
11
金鸡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又名胀浆豆腐,因成菜用筷子提起时形如口袋而得名。金鸡口袋豆腐起源于明末清初担当和尚,相传担当和尚云游至金鸡寺,感其水质鲜甜,便别出心裁,创出了滋味鲜美的素食佳品--口袋豆腐,并流传至今。
制作工序:将嫩豆腐压紧发酵,切成小方块放入油锅煎炸至半干并形成金黄色脆壳,再放进碱水里浸泡而成。
烹饪时将豆腐放入砂锅,加高汤、油盐、砂仁、草果粉、姜末、葱花等,搭配青绿时蔬一起煨煮。
金鸡口袋豆腐色泽金黄,外皮柔韧,外面成豆腐袋;内含浆汁,里面是豆浆。成菜外皮柔软有韧性,内心入碱变糊浆,雪白细腻。用筷子夹起时形似口袋,色味俱佳,养生保健。入口软嫩清香,素淡可口,味道妙不可言。
12
道人山苤菜
苤菜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海拔三千米的道人山上。农历六、七月为采食苤菜的季节。苤菜的叶称为小苤,可凉拌、可入汤。花骨朵称为大苤,鲜时可煮后拌食,腌制后用油鸡土从拌食,加入芫荽等佐料,酸香可口,其味更佳。除凉拌外,还可炒肉片。
苤菜的腌制也很简单,先去陈留嫩,然后用手断成数节,每节约寸余,淘洗后晾干,再置于筲箕内使劲搓揉,放入罐内,十天左右可食。
瓦窑苤菜远销滇西各地。保山白龙瓶酒厂生产的“苤菜罐头”曾荣获斯里兰卡世界博览会大奖,并在“中国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展览会上获优秀奖。
13
潞江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茅草香料,天然含柠檬香味,有和胃通气、醒脑催情的功效。傣家人最爱用香茅草做调味料,用其把腌制入味的鲫鱼、罗非鱼捆裹好,用木炭小火慢烤至鱼熟透,食之味道鲜嫩奇香。
把新鲜罗飞鱼的鳞片去掉,用刀划开鱼腹,去掉肠肚杂物,洗净;将葱、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细,与盐拌拢;把佐料放进鱼肚子里,把鱼肚子合拢,用二三根香茅草叶捆好,用竹片夹紧,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时,抹上猪油,继续烘烤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由于罗非鱼肉鲜甜少刺,细腻嫩滑,深受人喜爱。再加上在碳烤的过程中,填入鱼腹中的香料、腌制的香料与肉香完美的融合,使得香茅草烤鱼味道独特,具有香、酥、鲜的特点,极能增进食欲。
14
沙坝羊肉
沙坝羊肉,无论是油炸羊排、红烧羊脚、炒羊肝还是羊肉饺子、鲜羊肉片都是难得的美味,但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火锅,沙坝羊肉均取材当地放养的2-3岁羯羊,放入铜锅加羊肉原汤后用炭火炉煮食,肉质鲜嫩爽滑,不膻不腻,汤色清亮,配以各类时蔬和豆瓣酱、火烧辣、花椒粉、生姜末、大蒜、芫荽、葱花等调料蘸水,汁鲜肉嫩,美味可口。
15
蒲缥汆小肠、汆肚子
选新鲜厚实、不肥不瘦的猪小肠、猪肚,用葱叶、香油、盐反复揉搓、清洗、去腥,切为1寸半小段,放入滚水汆煮片刻即捞出、沥水、凉放,配以蘸水“囫囵吞枣”,吃法讲究,风味独特。
16
蒲缥姬松茸烀鸡
滇西保山食菌历史悠久,蒲缥人食菌蒸、炒、炖、炸、煸、拌、爆齐上,更是花样繁多。可以说,吃菌子这个事,一口炒锅、一屉蒸笼、一份佐料,可以吃一辈子。
17
蒲缥甜大蒜
腌制历史已有多年,蒲缥特产“离壳蒜”留1-2层内皮,用红糖、米醋和配制好的佐料熬成汤汁冷却,加入大蒜腌制8、9个月,中间换汤2-3次。其色泽黑红,清香脆嫩,酸甜可口,是佐餐佳品。
18
蒲缥金山酒炒小公鸡
蒲缥地方名菜,因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先生生前白吃不厌而得名,将新鲜小公鸡带骨切块,配以秘制佐料和米酒烹制而成,油而不腻,鲜嫩软糯,韵味醇绵。
19
施甸水腌菜拌红生
在施甸有“没吃过施甸杀猪饭,等于没到过施甸,没吃过水腌菜拌生肉,等于没吃过杀猪饭”的说法。
水腌菜拌红生是施甸县年猪饭的“当家菜”,选刚宰杀的年猪的里脊肉,生剁成米粒般大小的细肉丁,拌入等量的水腌菜,加辣椒面、花椒粉、芝麻、芫荽以及施甸特有香料山胡椒根,搅拌均匀后直接食用。腌菜酸脆,肉茸鲜甜,口感极佳,声名远扬。
20
施甸水豆豉
施甸水豆豉是施甸城乡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水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
故当地有句熟语:“一颗水豆果儿下三嘴饭。”也许是由于这佐餐佳品太过美妙之故,在保山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水豆果儿”(即水豆豉)常常还成了施甸人的代称--就保人们称腾冲人为“棕包”一样。水豆豉讲究个“鲜”字,不耐久贮,故也有人家将煮熟并充分发酵的半成品晾干封存,分期加料腌渍,则常年可得。
21
施甸骨蚱
骨蚱是施甸民间入冬时节千家万户必备的传统腌制食品之一。采用新鲜猪排、脊骨及少量肠、肚砍剁成均匀的团状,然后加入多种香料拌揉至透,填压入罐(瓶),再用猪油密封置于阴凉处,一般三个月后即可加热食用。成熟的骨蚱骨质酥松,色泽鲜红透亮,油而不腻,鲜味淳厚,爽口开胃,别具风味。若与白豆腐一同婉吃,则色相更佳,口感亦好。
如今,已有产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从而使这一方域风味四方流香。所惜产品之"骨感"似太强了些,故虽"风味"十足,却略乏丰腴,距传统佳品也就差了那么一丁点。
22
施甸豆片
施甸气候温热。最初,当地人们将豆浆浇在光滑的芭蕉树干上,经晒干成薄片后在火上烘烤食。但豆片较厚,不易晒干,且质量不佳。经过长期实践,人们将竹筒一破为二,便成了凸形的竹瓦片;把豆浆浇在竹瓦凸面,形成簿而匀的一层挂浆,晒干后质量上乘,且有一种淡淡的竹香味。这种做法,一直流传至今。
施甸豆片是施甸县的传统名食。它以当地盛产的白豌豆为原料制作而成,其外形呈波浪状卷曲,轻薄而透明,色泽嫩黄,细腻清香,营养丰富,鲜美爽口,是当地人民待客之佳品。已有多年的历史。
23
龙陵油鸡枞
鸡枞是多数龙陵人都偏爱的美食,而油鸡枞更是至上的美味。以鸡枞为原料,与植物油、香料合炼而成,耐贮藏。
制作方法用鲜鸡枞1公斤,干辣椒50克、花椒10克、八角30克、菜油克,将鸡枞洗去泥土,顺杆斜刀切片,晾干水分;干辣椒切为小段,备用。将炒锅上旺火烧热,注入菜油,烧至起青烟,放入葱头两个炝锅,去菜油味;然后放入花椒、干辣椒、八角微炸;再放入鸡枞,在小火上炸至鸡枞水分收干,黄而不脆起锅,放入瓷坛内贮藏。油鸡枞可以作为下酒菜,其味甜、香、麻辣具备。
24
施甸雕梅
雕梅是采用当地特有之红花大盐梅精制而成,据考证已有二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往昔专营雕梅的作坊颇多,较为出名的有罗氏"甫庆昌"、张氏"瑞兴号"、徐氏"会荣昌"、杨氏"永昌号"等名家,一度畅销于滇省内外及东南亚诸国。
与一般消闲小吃相比,雕梅可谓颇含艺术情味的"阳春白雪",其加工工艺十分考究:精选个大体圆、熟而未透的红花大盐梅,剜去内核,然后在其表面精心雕琢各种花样,如梅线、玉梅花、犬牙、菊花、荷包、宝盖等,然后放入优质蜂蜜之中浸渍成品。由于加工的"重头戏"是雕刻,故名雕梅。
雕梅玲珑可赏,清香扑鼻,既适度核有青果的酸鲜而又除却了涩感,酸甜清脆,滋味悠长,具有开胃健脾、醒神润肺、生津止渴的食效。
25
腌菜炒肉
腊腌菜龙陵和腾冲的做法和味道差不多,大棵青菜太阳下晒几天杀青,经过搓揉去除汁水,清洗后加入盐、糖、辣椒面、花椒面等佐料,拌匀后入罐腌制。但龙陵的妈妈们各有各的配方,加蜂蜜、胡萝卜、苤菜根等不同配料,调制出游子们口中各不相同的妈妈味道。
26
姚关火腿
姚关火腿是施甸县出名的火腿。它选用新鲜猪肉后腿,用米酒、草果、盐巴等调味品,在冬季精制加工,反复重压10天后晒干而成。姚关火腿香味独特、色泽美观、风格别具,食用时可煎、炒、煮、炖都可,香味浓郁、引人入胜。是馈赠亲友和来客进餐的佳品。畅销于全省内外和缅甸,深受欢迎。
27
腾冲稀豆粉米线
我没看错吧?究竟是稀豆粉,还是米线,小编你确定这是一个菜,而不是两个菜?
是的,吃货,你绝对没有看错,这就是一个菜——稀豆粉米线。
做法简单,但味道绝对是一绝!!!先把米线煮熟,再舀入稀豆粉,再加上肉帽子,然后你自己再根据个人口味放作料,哇噻,一碗其貌不扬,但味美叫绝的稀豆粉米线就出炉了,拍货这个时候一般是放下筷子先拍照发朋友圈,而吃货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立马搅拌,开吃喽~~
吃完这稀豆粉米线,你就会说地道的保山话了,太板扎啦~~
28
腾冲土锅子
有几百年历史的腾冲锅子也称“土锅子”,这个是腾冲当地的火锅,是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不使用金属火锅,只使用腾冲城郊满邑村陶土烧制的土陶火锅,讲究慢火慢煮,因而菜味鲜甜醇和。现在腾冲土锅子早已誉满全省名扬东南亚国家了。
腾冲锅子烹制独特,用料及制作系以用鸡和鲜排骨熬成骨汤,底菜丰富,搭配合理,以蔬菜为主配以芋头、淮山、白萝、胡萝、油炸臭豆腐、红苕、黄笋(或黄花菜)、黄条、酥肉、泡皮等配料,上铺一层泡皮(泡皮的制作很独特,它是用洗净的鲜猪皮晒干后,用油泡炸,再用冷水浸泡,然后切成薄片),泡皮之上点缀一圈蛋卷,即成一色香味俱佳的腾冲火锅。土锅子的造型美观,而且保持原汁原味,营养全面。成菜鲜甜醇和,营养全面。
传说元朝末年朝中派一位大臣到腾冲守关,来到边陲后,看到每天送到边关给战士的餐食都变冷了,于是这位大臣就想怎么才能让守边的战士能吃热乎乎的菜饭。他叫当地工匠烧制成土锅子用来煮食,既方便又省事,遥远的路程都能吃到热乎乎的饭食,从此土锅子就成为腾冲的名菜之一。
29
腾冲大救驾
这道菜其实就是炒饵块,它用当地上等浆米制成,有切成丝或切成片两种食法,切成片的食法当地人称之为“大救驾”。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不是因为它的块大,而是有历史典故的呦~~
相传清初南明永历皇帝被投降清廷的吴三桂率军追击,出逃时永历帝饥肠辘辘,逃到一农户家后催促农家尽快做饭。农户把饵块三刀两剁切成片,加上鸡蛋、瘦肉和葱姜等,丢到锅里胡乱炒熟。永历皇帝吃后如食山珍海味,便问这是什么菜,农户答道:“匆忙之中做出,不知菜名。”永历帝说:“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啊!”腾冲的炒饵块从此得名“大救驾”。
30
腾冲大薄片
大薄片,系云南保山地区的风味凉菜。此菜一大二薄,肉片大、薄如纸,关键在刀功。成菜肉脆嫩,皮筋韧,佐酒最宜。加之酸、咸、辣、麻、香齐全,风味别致。
大薄片是一道考验厨师刀技的菜,其原料为猪的耳朵、舌头和嘴,加工方法极为特殊,制成后煮熟放凉,切成薄如纸、大如掌的片,丢到墙上不会下落,故以得名大薄片。蘸上配好的作料吃。
31
牛肉汤加饵块粑粑·烧腊
热乎乎,香喷喷的牛肉汤来喽!瘦的、肥的、牛筋、牛杂,喜欢什么就舀什么,再加上旁边站这近20种作料,简直就是料理之王啊。
什么,这个就满足了?当然不行,要配着刚刚烤出来的饵块粑粑一起吃,吃法有点类似于陕西的羊肉泡馍,味道可是完全不一样哦!一个字——谁吃谁知道啊~~
另有用猪头、猪脚、猪肚、猪肠子等配全调料烹制而成的烧腊,色泽光亮,皮酥粑、肉肥而不腻,味尤为鲜香浓郁,以之蘸饵块粑粑味道极佳,风味独特。
32
龙陵紫皮石斛炖土鸡
石斛又有虫草之称,属兰科植物,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龙陵紫皮石斛是以齿瓣石斛为代表的一类优质石斛,也是沿海不少药商争相购、制作“枫斗”的原料。如果您去到龙陵,一定不能错过既美味又美容的紫皮石斛炖土鸡哦!
33
龙陵黄山羊汤锅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的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品种,是云南省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其肉质细嫩,膻味少,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钙、磷、铁等矿物质,食之可暖中祛寒、温中补气。羊肉汤锅和凉拌羊肉口味独到,值得一尝。
34
龙陵酸蚂蚁
又名黄金蚁,学名黄狡蚁。主产于我国的西双版纳及怒江沿线。作为传统养生资源,黄狡蚁在傣族中广泛食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龙陵勐糯人食用的酸蚂蚁,一般都要到几十里外的深山里取,当发现酸蚂蚁后,用密不透风的塑料袋将蚂蚁包从树上整个罩住摘下来,带回家后撒入适量的食盐,在口袋里急得团团转的蚂蚁就被食盐腌死了,然后除去杂质,放入蒜末、辣椒等配料后盛放在罐子或瓶子里,不加水,密封腌制2-3天后,可口的酸蚂蚁便做成了。
此外,酸蚂蚁还可以代替酸醋来使用,在勐糯,每年杀年猪,家家户户都喜欢用酸蚂蚁拌生肉,食之酸中微甜,让人胃口大开。据科学家研究,酸蚂蚁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不仅能消食,还能起到降低血糖、血脂及预防癌症的功效,是一种极好的保健品。
如果你到龙陵木城来,可千万记得尝一尝木城的酸蚂蚁。百姓杀年猪,人们都喜欢用酸蚂蚁拌生肉,食之酸中微甜让人胃口大开。不仅酸蚂蚁汁可吃,而且可直接食蚂蚁,特别是酸蚂蚁卵和幼蚁,食之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酸蚂蚁体内含游离氨基酸26种,蛋白质水解氨基酸17种,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2%,可以与大豆作用相媲美。其热量比牛肉高4倍,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化合物。不仅能消食,而且还能预防癌症,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保健品。
35
龙陵酸大笋和软糯笋
将新笋去壳后切为细丝,放入罐中,八至十天后即自行发酵变酸。酸大笋可用以炒肉,也用于煮鱼、鸡等。软糯笋是由罐中酸汁和酸大笋煮后晒干制成,笋丝柔细,色泽金黄,酸香浓郁。两者取少许煎后制汤,加生姜、味精、芫荽,则酸香芳美,能开胃增食。
36
龙陵酸肉
俗称喳(zhá)肉,一般以一个猪头、4只猪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猪头、猪脚,刮尽猪毛,再用火燎烧至金黄色后,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筋切条,加入一定比例的稀饭、食盐、辣椒等辅料后搅拌均匀,装入坛内密封腌制3—5天,使猪肉形成纯正酸味时即可食用。此道菜口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食之不腻,增进食欲。在当地已成为家家户户和大小酒家、饭店必不可少的一道风味菜。
37
永昌小锅米线
小锅米线,顾名思义,就是将小铜锅放在炭火上,加高汤煮出的米线。外面店铺里的小锅,总是反复使用的,所以,似乎并不十分“铮亮”,但那小铜锅,像煎药铺里的小药罐子,带着一个短粗的小把手,火苗十分旺,幽蓝幽蓝的——看到这里,总算懂得火油钻的意思;高汤油厚,一会儿便开了,阿姨很利索的下韭菜与米线,用筷子时而搅拌一下,还有红白相间的肉碎提味,最后加调料、豌豆尖,浇上油辣子。利索、干净,你还没看够,它出锅了。
38
龙陵小番茄煮腌猪肉
将熟透的小番茄摘下,洗净,再开封一坛年前杀年猪就腌好预备下的腌猪头肉、腌猪排骨或者猪骨头生,将小番茄和腌猪杂肉一起下锅,无需添加任何辅料,十分钟后,一盘诱人的小番茄煮猪杂肉就可以出锅了。
经过一番熬煮,小番茄的味道完全的融入到了腌猪肉中,酸甜中和了腌猪肉盐分过重的缺陷,又迸发出了腌猪肉本身不具有的酸甜味,小番茄虽然历经了水与火的历练,但是色泽却依旧鲜艳夺目,本来稍显油腻的汤也清亮起来,不断从视觉上挑逗着您的食欲,一道下里巴人的美食就这样登堂入室的为因为炎热缺乏食欲的农家人补足了一天劳累消耗的能量。
39
金刚钻煮鸭子
金刚钻生长在热地方,金身长满小刺,农民一般用金钢钻围地,防止牲畜进入地里糟蹋庄稼。金刚钻生食有毒。把找来的金钢钻的外皮削去,只取最中心部分,这个部分柔软、质嫩、含水量高,然后切长3—4厘米长的筒状,用生石灰撒上,浸泡十五分钟,捞出用清水漂洗干净待用。这是为了让外皮坚硬,不易煮烂破碎。把切好的鸭肉配上自家腌制的面酱适量进行混合搅拌。待油锅热后,放入草果、辣椒、花椒等佐料,当佐料呈褐色时放入事拌好的鸭肉进入爆炒,放适当料酒,炒至水气干,加入水作汤,大火煮半小时左右,把事先备好的金钢钻放入,用大火再煮半小时就可食用。金刚钻煮鸭子味道鲜美,并且有驱风除湿的功效,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40
龙江稻花鱼
稻田鱼产业不仅是龙江一条亮丽的观光旅游风景线,也是龙江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全乡每年在9个坝子上规模养殖田鱼,实行无公害生态饲养,养殖品种有鲤鱼、草鱼、鲫鱼、罗非鱼等,因其长期在稻田中科学养殖,且在稻谷扬花时节饱食稻花,故美其名曰——稻花鱼。稻花鱼体态浑圆,色泽艳丽,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富含粗蛋白、微量元素和15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健体、防衰老、防弱智之功效。稻花鱼做法极多,有酸菜麻辣鱼、清汤鱼、笋子鱼、焖烧鱼头、油炸全鱼等等,尤其是用棕苞米、蜂蛹、稻花鱼煲制的“海、陆、空”三鲜汤最受食客青睐。
41
龙陵油炸竹虫
竹虫又名竹蜂、竹蛆、笋蛆。它啃吃幼嫩竹笋吸收养分,20天内从米粒大小长到小指般粗大,寄生在竹筒内,从竹尖逐节往下吃,最后藏于根部,体肥停食,准备破蛹而出。竹虫富含高蛋白、氨基酸。看看竹虫的外表,肥肥白白、长约3厘米、身子纺锤形,滚圆滚圆、有细眼小黑嘴,有人赞它可爱、有人厌其恶心。但竹虫甘香,似有奶油之味。腊勐乡的腊勐、沙子坡、长箐、大龙、松山等村竹子都长有竹虫。竹虫蛋白质很高,营养丰富,早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42
龙陵血烩肉
血烩肉是龙陵腊勐乡的一道特色菜,每年的十冬腊月宰年猪,家家都少不了这一道菜,腊勐乡人民流传着杀年猪不吃血烩肉等于没有吃过杀猪饭的说法。血烩肉也深受客人的欢迎,每年都有许多游客专程来腊勐吃这道菜。血烩肉颜色呈紫色,吃起来鲜、嫩、香。做法简单,杀猪的时候准备两三斤笋子,将鲜猪血淋在笋子里拌匀,然后再把煮熟的三线肉和炝好的笋子烩在一起,煮半个多小时便可以食用。
43
腾冲白果炖鸡
银杏炖鸡是腾冲银杏村推出的一道美味菜肴,是一道非常滋补的养生美食,具有增加蛋白质,延缓衰老的作用,还能起到美容养颜、减肥的神奇效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帮助。
所谓银杏炖鸡,其实只是银杏村“银杏系列”美食中的一种,类似的还有银杏炖小肠,银杏花炖蛋。只要不离银杏,便是一道不折不扣的养生大餐。你知道吗?在腾冲银杏村,每当秋末冬初之际,点这道招牌美食的游客会非常多。
银杏炖鸡,以原生态的银杏果、土生土长的土鸡为原料,用银杏村当地山泉水熬汤炖制而成。银杏村人用土里土气的“土罐”装食材,用冒着明晃晃火焰的“土灶”加热食物。看似不甚高明的原生态做法,其实是千百年来当地人的“养生秘诀”:千百年传承来的,最适合养生。
44
腾冲口水羹(炒面渣)
顾名思义,“口水羹”就是加进了口水的粥糊。口水羹”是笔者自作主张为其另起的一个别名,为了使读者对这东东有个形象直观的了解,而用了这个直意的代名,用得未必贴切。在腾冲,它的真实名称应是“炒面渣”(借用渣:音zha发第三声)。此字在方言里,是专门用于表示食物种类中譬如粥、羹.....等此类糊状熟食的笼统称谓。不过,这里用渣来代替,只是因为两个字发音比较接近,而字义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这个地方,中原文化引入较早,传统思维和旧观念显得根深蒂固,某些方面甚至是被“发扬光大”了的。
45
丙麻黄牛肉
在丙麻的风味食品中,黄牛肉独树一帜,名冠滇西。黄牛肉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防止肥胖常言道“常吃黄牛肉只长壮不长胖”,而丙麻境内天然牧场广阔,草料充沛,使得丙麻黄牛膘肥体壮,肉食鲜美、风味独特。
在丙麻吃牛肉,最时兴的是烂敷杂碎和原汤拌搅,加生姜、葱、火烧辣子、少许花椒、味精、酱油、适量食盐,搅拌后即可食用。吃起来麻辣十足,香味芳醇、丰厚、爽口,地道正宗。膳食的人们总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如在火锅边煮边吃,在加些青白小菜、薄荷、香菜,更是令人食而忘返。
而另一吃法烤干巴更是馈赠佳品,专选上好鲜牛肉经过腌制后,采用返璞归真的加工方法(坚持传统果木炭人工烘烤,让水得以分自然蒸发),不蒸、不煮,保持鲜牛肉的原汁原味,避免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将香甜的木香气与肉质完美融合的传统方式制作成,麻辣鲜香,回味绵长,如在配上丙麻老白干更是宴请宾客的佳肴。
的确,被时光久酿的保山味道,总能勾起记忆深处的感动与温暖,无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久居的保山人,或是客居他乡的“保山”人,都愿意与家乡保山一起,收获着专属于这座小城特有的甘醇,分享这座小城最美好的舌尖美味。
一个可以忆起一座城的味道!
只要甩上一口,无论在哪里?
瞬间感觉保山其实就在身边!
走进一座城,从味蕾的味道开始,
远离一座城,从舌尖的记忆开始。
“保山味道”——青春记忆里无法磨灭的味道!
来源:保山生活网-END-
互动话题保山味道,你尝过哪些特色?
(可在下方留言区分享讨论)
投稿/咨询/树洞/意见箱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