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家风middot致良知篇您是

致良知·说家风

一个孩子在家庭里遭遇了特殊待遇,叫溺爱。譬如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好听的,八百宠爱于一身。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对孩子太好就是削弱他奋进能力,退化他成长动力,用自以为是的温柔漫不经心地把孩子逼到人生绝路。古人云:贯子如杀子。

比溺爱孩子更令人担忧的是娇宠自己。现代人对自己几乎太好了,从眼耳鼻舌身意到色声香味触法不愿意有太多约束,心驰神往的纵情于自己的欢乐世界。

很多年来,我们把娱乐情感寄托在影视歌舞上,于是明星崇拜充斥大人孩子。如今不然,在短视频里自娱自乐,任何一个人举手投足甚至当众出丑都可以赚取点赞。没有人不知道,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一两个小时逝者如斯、转瞬而过。也没有人不知道,这是浪费时间,不如带孩子读读书,陪父母说话话,和妻子散散步,与自己谈谈心。

但恰恰没有几个人能够从自我的迷醉当中走出来。这个不难理解,家里不着火,劝不动酒桌人,任何一个人都是在清醒的意识里一杯一杯喝醉的。喝醉的人没有谁会认为自己醉了,大多会说对方喝多了。本来嘛,端杯之前自己思路正常,行为正派。

中国人整体喝醉了,被手机迷醉了。把任何一个人的手机拿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如同夺走醉汉手里的酒杯,因为没有人认为自己错误,基本都会同仇敌忾地枪口一致对外,希望管控手机的人赶紧离开,甚至死去。

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危险:出行用导航,在家点外卖,平常玩手机,就是不读书,但却特别喜欢参加读书会。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读书会就是从一个人玩手机到几个人、一群人玩手机。所有人被大数据无所不在地簇拥着、包围着、追寻着、剥削着,爱好、兴趣、家里几口人、心里想啥事没有半分隐私可言。当我们还在消化皇帝的新装愚蠢的时候,每个人都成了赤身裸体还觉得五彩缤纷的出行者。

我们的大脑越来越退化,手脚越来越清闲,欲望越来越升腾。更多人宁愿沉醉粗浅和丑陋的视频表白里,渴望着5G赶紧普及,跨入6、7、8G时代。这是一个扼杀思考,培养蠢猪,为了娱乐不惜出卖青春的时代。

在青春中老去的最好方法就是尽情之后去消费,消费过后再尽情。这甚至不叫出卖青春,而是糟蹋青春。因为没有把自己的青春换成钱,而是惹了一身病。颈椎痛、手臂酸、肥胖症、糖尿病,诸多手机综合征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侵袭着忘我的自己。

有人会用杞人忧天的观点来批判我,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一代更比一代强。这真是个自欺欺人的鸵鸟思维,多年过去了,有人超越孔子吗,有人超越释迦摩尼、苏格拉底、穆罕默德吗,有人超越耶稣以及犹太先知吗?

我们早就是人家的儿孙,您觉得幸福吗?

至于现代科技是不值一提、不必一提的,原子弹、氢弹、互联网、火箭上天,这些不过是人类感觉到危机,而为了预防对方、打败对方、消灭对方的武器。任何一方都是对方的对方,都有可能消灭对方和被对方消灭,人类乐享于科技,也必将毁灭于科技。一个新冠病毒可以让整个世界恐慌,您觉得我们的科技力量强大吗?

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因为思想而伟大,而不是因为有武器、能消费而伟大。人群中的思想家越来越少,冲动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打游戏的手和填装购物车的手都可以冲动,引爆原子弹的手为什么不可以冲动?

我曾幻想,相约地球上所有的原子弹与氢弹,大家喊一二三同时引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会出现吗?现在不会,但不代表以后不会,不代表永远不会。美国人可以往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如发红包似的试验两枚原子弹,为什么我们不相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或者别人也会在某地发几个大红包呢?

小时候看到蚂蚁的匆忙时便觉得可笑,几只蚂蚁合力将我从饭碗中掉下的一粒米运到半米之外的洞穴。而这对于我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的事,蚂蚁们甚至要碰头开会,如我们开凿隧道、愚公移山一般地用心。

蚂蚁如人类。人类太渺小。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弱肉强食我们,岂不知地球在宇宙中如一粒微尘。太阳系里八大行星之一的木星是地球的倍,而一个太阳相当于万个地球之多,再移步到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天体有多达千亿个。

我们太溺爱自己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回到当下。忙碌中的我们应该尽早醒来,让科技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服务于科技;让手机被我们使用,而并非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将无休止地自娱自乐换做读书思考,这应该是永不过时的尊严。

孟子说,一棵小树,想要让它茁壮成长,人人都晓得如何去培养。至于人的本身,却不知道怎样培养,难道爱自己还赶不上爱那颗小树吗?大脑真是太懒惰了!

原文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桐梓,就是桐树和梓树。

阳明先生的学生舒国裳(cháng)曾经请先生书写《孟子》中“拱把之桐梓”那一章。先生提笔写道:“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而后回过头笑着说,国裳读书中过状元,他岂是真的不知应该养身吗?但是他仍是要背诵这一章来警醒自己。当时,在坐的诸位朋友无不感到敬畏。

人类进入了自高自大和刚愎自用的骄傲时代。我们必须和过度享受、日常焦虑与执迷不悟来抢夺前行的方向盘。不然,会坠入无尽的深渊而万劫不复。唯一的做法是:端起经典,力致良知,修养身心,爱护家国!

今天,《致良知·说家风》收场,页的《传习录》我们解读了天。期间有诸多错误和不足,敬请各位师友指瑕,忠心期待您的批评与指正。明天进入《云说家风·易经篇》。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下·黄以方录·第3节》:

舒国裳曾经拿一张纸请先生书写《孟子》中“拱把之桐梓”那一章。先生提笔写道:“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回过头笑着说,国裳读书中过状元,他岂是真的不知应该养身吗?但是他仍是要背诵这一章来警醒自己。其时,在坐的诸位朋友无不感到敬畏。

张建云

天津家风研究院院长。

作家、国学学者、《中国家风》主编、天津市政协委员。

曾任中央党校国学签约主讲人,现为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听读导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kouxinxi.com/afhzz/3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