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当天,恰巧是英国的休息日,我邀请与我同住的两位室友在客厅里一起吃火锅。电视新闻里播放着武汉新冠病毒的最新消息,说到新冠病毒最早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爆发,于是我的室友问道:Ailin,在中国,很多人吃野生动物吗?我的两位室友,一位是学校的地理老师,来自爱尔兰;一位是学校的体育老师,是英国剑桥人,两人是情侣,共同爱好都是极限运动和旅行,足迹已遍布世界三十多个国家,也曾到过北京。即使见多识广如他们,对中国很多时事、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仍是局限且不实的。我只能无奈摇头说:在中国,买卖野生动物作为一种犯罪行为,是被写入刑法条例的。同样的话,我在过去赴任英国的十一个月中,已在不同场合重复多次。记忆犹新的另外两次,一次是给学校八年级学生上零基础课程,讲到十二生肖和鼠年,一个英国小男孩打断我说:老师,听说新冠病毒是因为中国人吃蝙蝠引起的,你吃过蝙蝠吗?我耐心地重复了一遍上文的话,并告诉他,我在他的年纪最喜欢吃的是哈根达斯巧克力味的冰淇淋,有时候为了防止爸爸妈妈偷吃我的冰淇淋,还把冰淇淋盒藏到冰柜的最里面。听完后,班里的小男孩都笑了,还叽叽喳喳的给我推荐他们喜欢吃的冰淇淋口味和品牌。
欢声笑语的课堂结束后,回想起那个小男孩提出的问题,我陷入了深思。学生提问的本意或许是在接收这个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疑惑,所以向老师求证,并无挑衅之意。但“中国人吃蝙蝠”的信息源从何而来?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塑造负面的固化的中国形象?后来我在小镇阿宾顿坐出租车时遇到一个健谈的司机,他自称来自巴基斯坦,已在英国生活数十年,从未到过中国。他说曾经在网络上看过一些视频,视频内容有中国人在餐厅里吃野味的,其中就包括吃蝙蝠的视频,点击量还很高。他随后问我:在中国,人们常常吃什么?我说肉类和英国差不多,鸡鸭鱼牛羊猪是市场上常见的肉类,只是我们的烹饪方式多样,菜名也多用比喻,比如“蚂蚁上树”(Antsclimbingthetrees),乍一听还以为是蚂蚁炒树根,其实是肉末粉丝(Spicyvermicicellistir-frywithmincedpork)。一路上,我把之前给学生上过的文化课《中国八大菜系》的知识点和这个司机闲聊了一遍,蒸炸煎煮炒炖烤闷,川鲁粤苏浙闽湘徽,司机听得笑乐呵了,还说有机会带家人一起去中餐馆吃晚餐。
不久后,新冠病毒在英国也爆发了,首先是关闭学校,紧接着是封城,餐厅、电影院和酒吧等各种娱乐场所关闭。不知道后来那位巴基斯坦司机有没有去中餐馆,不过和他的闲聊却萌发了我的一个想法——让身边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于是从全面封禁的那一天开始,也就是年3月24号,我开始每天做一道中国菜,拍照并附上原材料和做法的英文翻译,发布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吸引了校内老师和校外朋友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