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微生活》首发拙作《康定老地名》系列至今已十五个月了,一年多来,我以康定的老地名为索引,以我知道、经历的人物、事情为主线写了《康定老地名》系列回忆文章,讲述了上世纪后半叶康定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人物趣事,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共鸣,很多朋友通过各种途径留言,长的数百字,短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有肯定、有建议,有调侃、有询问,有补充、有纠正,有白话、有诗词,有本地人、有外地客,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对康定满满的爱!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这些留言一直支持着我。为将这种爱保存下来,我用半月左右的时间进对留言行了整理,为尊重原读者,对留言的字、词、句未作任何改动,并编辑成本贴,愿爱永远在古老的炉城传承!开卷余立顺我记忆中有:州邮电局旁边是康定县北门仓库,康定县幼儿园,康定县防疫站,西小〈现藏族小学〉,康定县招待所。……。年2月22日谷雨东关上原州邮车站和原州石油公司车队的区城应称“椒子杠”,而不是交子杠。原因是原乱石告中有很多野花椒树而得名的。年2月22日战狼。看着老康定的照片眼睛湿润了那么亲切的老地名历经沧桑经过岁月的洗礼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梦回故乡明天会更好年2月22日不太懂从军分区往上,有药材站、五十七队、十七队、防疫站、农科所、附小、康中、康师。再往上有孤儿院、林场,再住上有洗毛厂。年2月22日跃从街中那排:水井子下面王凉粉,上面竹器社,服装社、五-服装社,最有名是邮政局门市。糖酒门市、自行车修理店,刊刻社,日杂门市,新华书店,钟表社,搬运社,药店,清真食堂,白铁社、煤砖厂等等。年2月2日辰溪哥公主桥、州医院、县医院、子尔坡、白土坎、九段、七段、粮食局、二完小(建设小学)、中桥、上桥、下桥、和08地质队、照相馆、水电厂、汽车站、十七队、五十三队、幸福桥、军分区等漏掉了,应该不止这些。年2月2日地质队康定情歌四川地质局08地质大队,位于康定头道桥与二道桥之间。是为寻找国家发展原子武器所急需的原料U28而成立的。集中了国家的一批地质精英。他们中的很多人大多60年代毕业于北大地质系,北京地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区),武汉地院(地质大学武汉校区),长春地院(并入吉林大学),成都地院(成都理工),西安地院(长安大学),重庆地校(重大),南京地校(南京大学),赣州地校(江西理工),昆明地校(昆明理工)。那些叔叔阿姨特牛叉,又其貌不扬。爸爸的隔壁是一个来自总参测绘局的教授级别的高级工程师,让我惊愕不己。08队对面的物探大队门口有一条藏獒,智商黑高,专咬陌生人,看到穿地质服装的人员就一声不吭。99年,08地质大队整体搬到崇庆县,现崇州市。爸爸也于当年退休回老家。08地质大队,记忆长存,愿你一切皆好。在并不遥远的家乡,我们与你有约定。年月2日可丽儿那只藏獒是地质队的看门狗,我就是08地质队的子女,小时候有很多回忆...初上小学提着饭盒去西小上学,还有坝坝电影...哦康定三十年未回去了,我一定还会再回去的——康定!年月2日笑我也是08地质队的子女,那时上幼儿园都要走三公里到城里,上西小,不管刮风下雨或下雪都要走路去,而且都不会迟到,每人都要提一个饭盒,那时西小对地质队的子女很好,一学期交三元钱,每天由一个叫廖伯伯的大爷为我们蒸饭,廖伯伯到了冬天还要把钢炭烧好,每个班都派人端火盆去领,这样一整天教窒很暖和了年月2日胖子《地质队的那些事》写得很好,简短扼要精验,钩起回忆无限,抛砖引玉作用实现,使我们又回到了儿时,回到故乡的童年。为作者加油!为作者点赞!年4月8日52医院潘兴明谢谢康定同胞们医院。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三十多年,但昔日那个白天安静祥和,夜晚琴声悠扬,到处欢声笑语的院子让我们记忆犹新,思念不已……年月9日潇鑫江我在这里长大,随便进出,没有门岗(医院嘛,是欢迎老百姓来就诊治疗的,军民鱼水情,怎么会设门岗)医院,医院遇到裁军,所以成为了过去,现在已成为藏校,只有那院内的松柏还悄悄挺立着,相信它们的记忆里不曾抹去52医院曾经的荣耀;未拆的极少的老营房,还能让人回忆起这里曾经辉煌……年月2日月下独酌虽然我小学毕业就离开了康定,52医院的印象还是比较清晰。记得小学二三年级时,我们七八个同学一起去扎针,排队到医生面前,见到长长的银针,我产生了逃跑的念头。医生笑眯眯的问我"长大想当解放军吗"我回答"想",他说这个针一点不痛,像蚂蚁叮一下的感觉。我才让他扎了,果然一点不痛。门诊部后面的宿舍也常常去,因为父亲和这里的院长和医生都是朋友。年4月6日亲亲我的宝贝我的父亲就是52医院内科主任刘静波,父亲从河南医学院毕业后就到这里工作,一晃就是20多年,可以说经他治疗的病人很多,52医院的建设,也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心血,我们小时候(4岁)就到了52医院,十多岁才随父亲转业离开这里,可以说整个童年都在这里度过,我的小伙伴,杨娣,随军,车老三,吴星,郭建芳,郭文彦,朱珂……都在这里一起长大。我现在好想回到我的故乡52医院。月24日杀猪场黑爽吃肉确实是儿时最幸福的事了,记得那时每年国庆开始至次年春节为止,城市人口会每人供应一、两斤牛肉,整个供应情况和文中猪肉供应大体一样,只是西大衔上猪肉门市和牛肉门市恰好斜对面,深冬的康定冰天雪地,大街上一层厚厚的冰层,冻得发枓的路人与路两边热火朝天挤着购买猪、牛肉的人们形成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景观,至今仍清晰的映在我的脑海中。好在时代总是要前进的。年月7日战狼。那个年代这些人都是县城的知名人物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牛逼的很开车的驾驶员百货大楼的售货员电影院的售票员把脉看病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二道桥温泉的喊牌人还有国营食堂的炒菜师傅等等那真是不得了了不得地址好象是在县二中附近吧。年月8日陈东海律师荆老师的文章款款道来,平铺直叙,宛如折多河水波澜不惊,文字诙谐精美,净是满满的记忆。感谢荆老师的创作,感谢微生活给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康定人回忆康定、了解康定、爱上康定提供平台。年0月7日月下独酌小时候去二道桥泡温泉,走着走着便从旁边的小道跑去。那下面的小路走也能去二道桥,只是走小路可以看看杀猪场。那时候的猪少,并不是每次去都能看到杀猪。没有杀猪的日子,杀猪场格外的冷清和荒凉。年6月2日县二中雪莲‘走过了近四十年的旅程,如今二中停办了,她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让后人追寻的足迹,那些二中的学子虽再无法走进母校的怀抱,心中却永存着对她美好的记忆。’确实是二中的学子们无限怀念。年月26日段辉琼合亿酒店用品我是9年高中毕业于二中的,才听说,还有点点失落,每天从5队搭队上的应班车到后山关音角下车,经常跑步前进却还是迟到被校长看到提名年月26日华姐我是初七八级二中学生,刚入学时还在西小回小借读过,当时实行二步进上课,修建二中时,我们和七七级的半天上课,半天劳动,为建二中,我们两届学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回想起,还是满有意义,可惜二中已成为历史年月26日????????????????我算是二中的子弟吧,我爸爸在二中当老师时还带着师生们种树,当时我们家就住在那一排只有一层的小平房里年月27日北门广场月下独酌我们西小再往前走右边就是北门广场。小时候常常去那里玩,那里有一片水池,春天可以捉蝌蚪,漂木板。旁边还可以到邮局的马棚,有不少高大帅气的马匹,心里非常渴望能骑上这些骏马。年4月7日舟梦我住县一中,经常去骑北门广场唯一户农家散放的猪,那户家也有个和我们年龄相当的小男孩,经常被我们整哭,第二天又和好如初。从农机厂一个小水沟,经常抓蝌蚪年4月5日素华记得的,枪毙人的时候,大人从来都不准去看,毛主席逝世开追悼会时我们也参加了,开追悼会时还下了好大的雨喔,我们当时正在县一中读书。年5月9日漫步那家叫凤文龙。养猪大户,从小没少在广场坝追猪,骑猪,打猪,骂猪。年4月5日县一中老地主作为县一中寒窗三载学子,切实留恋那时的环境。想当年只有一幢一字排开的教学楼,我们初79级就有七个班,还不算高中。现在校园越来越小了,地盘建了体校、宿舍,北门广场还占了些,都被挤过河了。年4月2日孟夏县一中承载了我太多的青春记忆我是初七六级一班的,那时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曾是校广播站,校宜传队的骨干。县一中,我美好的学生时代!年4月日MaJin县一中现在在康定也许已没有什么特殊性而言。但在我上学的时候的确不一样。我们受益于那一批年轻的大学生老师和其他老师,在文革狂热的年代,仍能学到很多知识和做人的原则和理念。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石。感谢一中的老师!4月4日俊婆那时侯做为家長最希望自已的孩孑上县-中年4月2日水木头母校意味着一种情感,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永远都不会忘记年4月日柴炭站月下独酌虽然家里有电炉,但还是烧了煤砖。记得小时候还发生了煤气中毒的事件。依稀记得同妈妈一起把剩下的炭碴捏成圆球,放在木碳里共同燃烧。到煤砖要跑到北门广场旁边的巷子里,排队等候。到了州商业局,又用板子把煤砖放整齐,像挑水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挑回家。这是七二年以前的记忆,那么多年过去了,挑煤砖的情景历历在目。年4月8日冯俊(巴桑多吉)感谢作者对过去康定老地名的回忆,历史不能忘记,没有过去的辛苦,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又觉得现在物质丰富的年代,当今的儿童们却永远不会有我们小时候那样的快乐了。所有的回忆永远定格在那个时代了!年4月7日彭家锅庄家在北门居民点小时候常去柴炭站玩。柴炭站的师傅全是藏族叔叔,记得有一个叫嘎玛的老人爱喝酒。后来有了煤砖厂,电动的做煤砖机器,负责人是一个大孃叫李友珍,外省人,打煤砖的师傅叫曾文帝,现在泸定居住。年4月9日帅爷爷柴炭站是60年代的事`那时生话困难`也無柴烧每户每月只有60个煤砖做飯喝开水烤火全靠它`不然吃不飯喝不上水还要到柴炭站排队買`買一个月的煤砖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才能运回家o如果没有供应証那就得每个星期天到折多上边去砍柴不然就没做飯的燃料了o年4月8日邮车站黑爽文中提到的男声说唱《我们的八大员》台词节选:炊事员:‘’今天吃的窝笋炒肉片,糖醋排骨味道鲜,大米饭、甜馒头,还有凉拌三丝三烩杂酱面,你吃甜他吃咸…‘’旁白:‘’大师傅,坨坨娃(儿)病了。‘’炊事员:‘’给他煮碗酸辣面。‘’贴尾照片第一排右起第四、七名两位先生就是这个节目中的演员。年4月25日老地主好怀念那时候,人与人简单真诚,打电话直接到交换室,给家里汇钱用平汇,急时用电汇。常写信给亲朋好友同学些,还订读者、故事会等杂志。发电报最考文字功底,字多了费钱,少了又怕说不清楚,对方理解力还要强才行。还有个电报段子说给大家:说有对小两口,男方在拉萨工作,女方在日喀则上班两地分居,女方发电报给男方商量如何请探亲假,电报内容:“你不来日我就来拉”年4月25日月下独酌邮电站的地名好亲切,邮件,电话,电报在那些是亲人及时公事交流的主要工具。记得七十年代中期到乾宁去看姐姐。她守候在电话接线板前不停地将电话换接在一排排插孔里,嘶哑的声音不断呼喊。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情景了,原来的邮电局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年4月25日物资局金色荷花我记得物资局最早就在我家的对门,新市后街。那里面住着我的发小同学。物资局里面在后半山上有茅房,我们经常借上茅房在物资局大院里玩,大院里还有绕线的木制大轱辘,我们就着大轱辘打鹞子翻身,有一次我打的时候打偏了,重重的拉直了摔在地上,这一摔是摔惨了,我不敢弯腰,也不敢下蹲,如果蹲下去就起不来了,要有东西可以扶着才能站起来,如果找不到东西可以扶,我就求谁站在那里,我抱着别人的腿才能站起来。一晃很多很多年过去了,随之而来的痛苦也伴随着,腰疼的不行,去照ct才知道是陈旧性的老伤,这就是那大木轱辘惹的祸。物资局里还有草坪,把草扯掉一块就可以看到蝴蝶的蛹,我们叫它东南西北,样子可能有细花生米大,它的颜色有点偷油婆色,上下两节下面的呈椭圆形,上面的呈椎形,你向蛹发出口令,它就会向着指令方向摇动,那时候啊!感觉怎么就那样有趣,不过它也有不听指令的时候,那可就惨了,肯定是要开肠破肚的,那里面是一包白色的浆。可能后来就搬到北门去了,我的同学也随着也搬走了。一晃一晃又是很多年,最近几年才看到,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年5月4日悟道作为一个老物资人,见证了物资局的时代变迁。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希望总比失望大。感谢作者!年5月4日红岩我从小就在物资局长大的,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那熟悉的房子,熟悉的院坝、那熟悉的一砖一瓦到现在我都不能忘怀,我的父母在物资局工作,为它付出一生。物资局这个名字永远在我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年5月日童家巷子夕阳姥姥老康定,无处不在的记忆……再回去时,已经不再有过去的模样了……谢谢作者,能让我拾起四十多年的记忆碎片……暖暖自己失落的心……年5月5日黑爽童家巷子,在康定的口语里一定有个“子”字,而且发音较重,而北三巷、下桥巷等则没有这个尾音。小学有个同学童小聪经常欺负我们。年5月5日月下独酌对童家巷子的印象不深,或许是那时太小就没有在意它的巷名。不过对信商市记得很清楚。年6月2日县招待所金色荷花那时候的招待所还具备一个中转的功能,记得我在十岁的时候随着我的父母工作调动,从白玉到康定就在州招待所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是用自己家的物品,过着即像家又像旅馆的生活。那时候招待所是非常高档的地方,记得第一次在康定招待所里看见大丽菊花,就觉得天底下居然有这么好看的花,那花朵硕大,像小磨盘一样,颜色非常好看灿烂,花朵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候,好像有种复和色,一旦完全开放就透着灿烂的颜色了,好漂亮!好漂亮!有黄的,红的,紫色真的非常漂亮!,那花很有质感,就算脱水也不会枯萎,不过叶子和花茎都有很大股药味不是很好闻。五十多年以后我自己种的这花,让我释怀了思念之苦。年5月9日冯俊(巴桑多吉)感谢笔者撰写的康定老地名系列,再过若干年恐怕没人再能讲述这些故事了。我记忆最深的是在县招待所参加团代表大会,当时我参加工作刚刚四年,风华正茂的年代。一愰过去快三十年了,如今我也年过半百,康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得更加美丽,我和过去的团代表一样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了我们永远不会忘却的年代。年5月9日吹风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康定一样,创新进取,以前的招待所没卫生间,没电视。房间布置不好看。所以社会文明发展必须的要求。康定旅游资源丰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们住、食、行都在变化。所以不规规范的东西,要改变!年5月9日天高云淡这些老地方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已经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你让更多的人记住它,这个题材好年5月9日北三巷北三巷号北三巷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小时候,我们在小巷里唱着“蚂蚁子蚂蚁子快出来,有人偷你的青杠柴……”;或是坐滚珠车绊得怪眉怪眼的;或是打弹壳儿跳房……就这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长大了,这里又成了家族的活动中心,只要一有时间,家族成员就会聚集于斯陪伴阿爷奶奶。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快。直到有一天,这里开始旧城改造,与我们身处的小城一样,拆掉了石墙木板开始用钢筋水泥堆砌,一切都开始改变了……北三巷,我长大的地方,我的精神家园。这个话题太有意义了。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但类似的基础性工作却鲜人做。康定的历史文化已经没有更多的具体的和实物的存在了,而这种植根于人们记忆中的文化也渐行渐远……!年5月28日娜姆随着时代的变化,当时这个带有古城色彩的地方,已没有了,非常怀念,哪时我就生活在这里,我和我的丽友们,跳橡筋、跳房、比赛跑、大小们走门户,娃娃些约起到二道桥洗澡,每人凑几分钱,回来又打合吃甜食店的小吃。大人们叫孩子吃饭的声音,一条巷子都听得到,无论哪家有什么事,这里的人们是最团结的,这个传承到现在,故事太多太多,非常怀念我从小长的地方!年5月27日秋叶在北三巷住了很多年,有太多的有关北三巷的记忆,那时的情景一幅一幅在脑海里翻动,古朴整洁的小院,纵横交错的巷子,去看过秦家院坝的牡丹花开,也见识了李家花园的别样景致。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就邀约着同伴去水井子挑水,吃过晚饭就在巷子里疯玩,一起看气象站放氢气球,唉,很多很多……仿佛就在昨天。北三巷承载了我们太多的美好记忆,感谢作者!第二照片就是北三巷的巷口哈。年5月27日车旗Box翻了翻留言,看了看过去。作为后辈,对北三巷的记忆是模糊的却又深刻的,我最喜欢跟高家女阿祖丢靠枕,我在北三巷院坝头捡,阿祖给我丢下来。我又给她拿上去。以前因为是家中最小的,所以无论年轻的老辈子还是哥哥姐姐对我特别照顾,直到出来读书,我家阿爷、妈妈还是会在小区头用颇带康定话的语言喊我“XXX,私娃子,还不回来吃饭,回来咯!”还看到我妈还是我舅舅结婚还在跳迪斯科,我要回去问问呢。年0月22日五妹儿最有康定特色的话,你私娃子娃娃千翻哇,有一天千翻到北三巷去年5月27日消防队雪莲我记得下桥之前是在我们建设路那里有个望火大楼,就是现在0那边百货大楼后面圆弧形的。有点模糊了。年6月日月下独酌消防队早年的望火楼就在州商业局对面,小时候听到火警声,心都揪紧了。康定城房屋燃烧,火海一片。老年人及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年6月2日老地主记忆中消防队驻地叫望火大楼(因为当时最高的瞭望塔可观看到全中心城的低矮瓦板房)。"敷糟"是老康定人对柴禾燃尽后余火物的统称,"敷糟队"的称呼记忆犹新。那时家住行商市巷子头,轮到我家值日时,一到夜饭过后就拿上值日牌带上弟妹在负责的几个院坝门口大喊几声:楼上楼下,小心火烛"。满满的正能量哦年6月2日友才康定最大的火是96年的时候,从最早的老国营食堂到上桥,也叫(老陕街),包括康定大礼堂前面的洋教堂,烧了三天三夜,之后康定有了第一辆消防车,也有了消防队,那次大火过后,才有了后来的农牧大楼,大礼堂广场,体工大楼,百货大楼的那条街,那次大火发生时,我们才上小学一年级,几十年过去了,真的回想起来,由如昨天!月2日玉观音康定易发生大火灾的重要原因在于地形,康定城处于南北纵横、东南斜纵向的沟豁内,北门、东门是风口,两道门一起往南吹风,很大程度上助长火势蔓延,加之老木质结构的房屋,正是干材遇烈火,大风一吹,火焰顺势一飄,房屋一烧就一片。很恐怖,每当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声,心里就整整发紧。只有经历和目睹过康定火灾的人,才知道那种惨烈,那种揪心的疼痛至今难忘!年6月2日展览馆夕阳姥姥我原以为只有我对康定有着深深的眷恋,当康定微生活作者用细腻文笔组合的过去式康定,我才发现,眷恋康定的不止只有我一人……年6月7日川哥冬天这门口梯子上座满咯东,南,西,北门的阿婆,大爷,卖完菜背个背篼都要在这里晒太阳吹牛,东家长西家短马上就传遍各家各户,用康定话就是“你又展览馆翻是非去咯”…民间情报聚集点年6月8日草原看到你的作品感到好亲切,当年我有个表哥在展览馆图书室工作,我也常常去看书,但没敢看人皮年6月8日玉观音边远的康定小县城唯一一个地区级图书馆,在没有网络、生活落后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些喜欢读书、渴求知识的青年,那里就是梦想的摇篮、精神的家园!谢谢作者详尽叙述!唤醒我多读书的激情!年6月8日联诊所月下独酌联合诊所的印象一直停留我的重年记忆里,我的妈妈身体不好,经常去那里看医生。看病的很多,有时候一等就是半天。放学回家找不到她,跑到联合诊所去找,她果然坐在那个长条板凳上静静的侯着。年6月2日五妹儿认真拜读了,往事如烟,你的故事中,依旧记得秦万湘,冯家俊,小时候他们给我看个病,你把他俩描述的惟妙惟肖,亲切,提个小建议,认劳认怨应为任劳任怨年6月7日生如夏花好亲切哟,当初我姑妈就在联诊所上班,又漂亮又勤快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然后每次奶奶带我们看病都找高静兰医生,因为她是我们家亲戚年7月7日双刃剑最早的联诊所在建设路,铁门坎隔壁,李啞巴家斜对面。六十年代后期迁至下桥,比较有名的医生还有陈银章、张道生、高国昌等年6月6日漫步小时候左肘脱臼,就是秦万香老爷子给掰过来的,好象多掰了一点点,又给我掰回去了,没当我的手是肉做的,印象最深就是他写处方那只钢笔,黑色,当时算全康定最粗的一支。年6月20日华姐小伤小病诊所的医生好像姓李,小时候如生病父母就爱带我到他时诊所开病,医生看起好严肃,但医术很好,现在不知老人家是否健在年6月6日百货大楼月下独酌百货大楼承载着好多童年的回忆,这里面的每一角落,每一个柜台,我都非常熟悉。我的妈妈曾经在这里工作多年。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康定人大都认识她,亲切地叫她郭孃嬢。在二楼右转就布匹专柜,有各种各样布匹存到在柜台上妈妈用尺子熟练地丈量尺寸的画面常常还会在梦里浮现。妈妈个子不高,但沉沉的布匹却在她的手上翻来翻去。当然,也有很重的布匹是她扛不起的,记得有个叫"贺大汉儿"的叔叔就会挺身而出。百货大楼后面院子是个庫房,放学后常与同学们跑去玩。在那些大小不一的木箱和纸箱里"捉迷藏"。年6月2日林曾经楼下外街第一个铺面就是我小学班主任的铺子。大火那年远远的看见火光冲天、电视机的爆炸声都记忆犹新。重建开业当天对购物没兴趣就为了坐电梯跑很多趟都不觉得疲倦(只有上行电梯,下行需走楼梯)。如今的百货公司更美更好了。愿百货公司、天龙电器生意兴隆。年6月22日唐春阳这是我儿时经常光顾的地方,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玩具,只有去“百货大楼”的玩具柜台看别人买了,自己也满足了心愿,现在经常做梦还在逛“百货大楼”。顺便纠正一下,“百货大楼”沿河边一面有两道大门,临街一共是三道大门。年6月22日胖姐我弟弟看到玩具(手枪)硬是要叫我买,那时卖的一元多钱一只,我在康定毛纺厂捡垃圾废铁卖的几元钱,郭婆婆说:这是你姐买嘎嘎(猪肉)的钱,回家去叫你阿妈拿买枪的钱来买,这样才打得到日本鬼子~唉!想起过去,买一对仿金的藏族耳环五角钱~时间一晃过去了很多年~大百货公司,小百货公司现在还在我的记忆中~年6月2日清心小城康定有百货大楼、体工大楼、农牧大楼,还有消防大楼,这样的两层楼房在当时康定就算是大楼。百货大楼建在康定闹市区中桥西头,这一地段不知有多少康定人儿时讲不完的故事……。年6月2日县工会???????????官茅房未改造之前每天早上都有一个人负责打扫,如果你刚巧在大便他来打扫卫生,哈哈,对不起,你只得半蹲着提着裤子换到他打扫好了的蹲位,改造成冲水式公共厕所后,上下两层,回旋式楼梯,上面是男厕,下面是女厕,大家就都叫男上女下,也有叫旋转餐厅的!年6月29日蜗牛骑士小时候和伴儿些到工地上偷扣件,短截截钢筋,捡星星啤酒的瓶子卖,卖给小巴德他们家,卖咯的钱就去游艺厅打魂斗罗,两角钱一盘,一盘三个人,死一个老板儿就给你摆一根火柴,还有原县检察院那个巷子里面,全部是摆的台球摊摊,也是两角钱一盘,现在想起过去真的是玩得没心没肺的!年6月29日黑爽本期说的工会将电影院改商场还架起了二层回廊作卖场,包括十五期说的联诊所药房改餐厅,确实起到了活跃市场的作用,但从安全角度上看,纯属胡整,隐患具大,幸好沒出事。现在康定的有些铺面装修,也存在问题,有关单位置真要好好管理,哪天出事就晚了!年6月29日雨馨我们家当时就住的州体委宿舍,因此我对身边的一切都很熟悉,让我回忆起了我的童年,感觉特别亲切,谢谢你小编年6月0日小峰当年同时间建设的还有农牧大楼,此俩项目在全州第一次用了钢筋混凝土,农牧大楼是郝敬文老师设计的,工会是聂开群老师设计的。工会设计有二层当时聂老师用的是下弦吊挂的。我还有他们当年手绘的透视图(工会的)。年6月0日大礼堂?广场玉观音康定大礼堂、大礼堂广场是我从小玩耍的地方,那里的礼堂大门、礼堂外的石梯、大礼堂广场无一不留下我美好的记忆。每逢大型文艺演出,我和小朋友等守门的剪完票、演出开始、那两扇大门一关,我们就可以趴着门缝看演出,有时啥都没看到,只能听到里面传出来的声音,心里也是非常满足!礼堂外的石梯更是快乐的天堂,比赛跳梯子、单脚跳、双脚跳、两级跳、三级跳等花样繁多,跳得开心快乐!大礼堂广场经常有运动比赛,最多的是篮球、排球比赛,特别是篮球比赛,只要家里大人不喊回家,我可看一天,那些运动员高大健壮、一个三大步上篮把球投入篮筐,那叫一个漂亮啊!那是我童年的精神殿堂!。年7月7日月下独酌康定的大礼堂,在我的记忆中是很庄严的很隆重的地方。凡是有重大活动,全城的人们会潮水般的涌向那里。七十年代大礼堂放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娃娃围绕着它转来转去,想尽各种招数混进去。混进去的第二天也教室里眉飞色舞的吹牛,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则是没有混进去的。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大礼堂还在那里吗?年7月0日金色荷花康定大礼堂在我的梦里时常出现,那时候感觉大礼堂高大气派,那粗粗的圆柱子,那高高的台阶,第一组台阶上完后是一个平台,平台边有一颗不知名的大树,树上开的一种花有点像柿子花,花瓣不大厚厚的很有质感,花蕊是红色的,虽说不起眼,花开的时候很香。我喜欢花,经常在找这种花,可是再也没有见过这花,有时候还真怀疑是否梦里见过这种花;再顺台阶上就有两道大门,两道门一样大。记得我爸爸有一张在那里开会的照片,穿着狐皮大衣很是威武,就好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一样。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天好像变了一样,阴霾袭来,乌云压顶,人们开始躁动不安,打破了那里的庄严,神圣,那地方也就成了一个藏污纳垢,颠倒是非的地方……一天人们再次躁动起来,很早就有人在东关上等候什么人的到来,过了很久人群中突然发出了声音,顺着公路尽头,只看见开过几辆车,人们就随着车跑,我也跟着跑,那里早就在大礼堂的操场左边搭起了一个台子,台子的高音喇叭喊把天宝押上来,天宝上来站在台上,瘦瘦高高的看不出哪里有什么坏的地方,这时有人说天宝想把太阳拉下马,天宝说“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那人就从后面顶天宝的腿让他跪下……那真是个混沌的世界。我回到家里,我妈妈问了一下情况,就用大手绢包了几个馍馍,让我从农牧处的围墙上用棍子把馒头送给天宝,那时候州委和农牧处之间是没有现在的路的,州委靠农牧处这边是一排小矮房,窗子不大是横着开的……很多很多年过去,在看大礼堂虽说没有过去的高大,不过在我心里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年7月8日林小时候婆婆带我围绕着这几根柱子转着。一圈一圈的。仿佛就在昨天一切历历在目,突然好想我的婆婆。“跳蚤市场”我也随母亲、表婶在广场上卖过东西。那时幼小跑别人摊买很多喜欢的东西回来。满满的都是美好的回忆!年7月7日蒋兴林大礼堂广场也是值的老康定人回忆的地方,看到昔日的老照片,那就有童年的影子,还有那广场中央的木质旗杆,整个广场有晒太阳的,打球的,学骑自行车的,下雪打雪仗的,点点滴滴都使人难忘,年7月8日祥瑞康巴老同学的记忆力惊人,你不说都忘了,你一说又全部浮现在眼前,谢谢老同学为大家再现那段难忘的岁月年7月7日人民桥黑爽那时城区四小的学生间经常打架,都是为荣誉而战,集体活动时更容易演变成打群架。参加人民桥义务劳动时,老师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结果我们建小的学生还是和红星小学的学生打了一架。不知现在的学生还有没有这种’荣誉感’。年7月日胖姐儿时的我,每次下街(进城),都爱在平桥原老中桥和宽大新建的人民桥上看折多河里的水波浪,就像坐在货车上一样肚子饿了,就去人民食堂、国营食堂吃饱饭(花.5元)吃饭~然后下午三点钟左右去大礼堂外面等毛纺厂的厂车回家~唉!感慨~年7月4日蒋兴林文中提到的老公主桥,还是在我童年时,在我心中就有传奇的色彩,听老人们传言是文成公主进藏时修建,所以取名为公主桥,桥拱中上下游方向还有龙头,龙尾石雕,老公主桥见证了康定的历史,值得保存。康定的桥我没有太多的故事,却有很深很深的感情,尽眼眺望,祝福康定。年7月5日月下独酌康定的桥很多,小时候走得最多的是中桥,上桥,下桥。再往上面走就是将军桥,过了公主桥就是郊外了。每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都会从公主桥上走过。记得有一年一辆货车侧翻在上桥,桥也压垮了。后来的桥都換成了钢筋混凝土的拱桥,也就安全多了。年0月24日农牧大楼冯俊(巴桑多吉)感谢荆哥撰写的老康定地名录,今天已经是第2期了,写的都是解放后文革时期的老康定地名,每每看到这些都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因为我们是朋友,都是六零年代生人,要说康定这几十年的变迁,可以写上厚厚几本书了,希望荆哥继续写下去,通过老地名系列,讴歌康定!谢谢!年7月22日dltby看了“原创荆林钢”这篇文章“农牧大楼”,我太熟悉了,大楼中的州地震办,我在那里值班、工作两年多,又从那里考上新的学校……“农牧大楼“的记忆无法忘怀,谢谢你的“原创”。(康定的每一篇老地名文章我都要认真地细读,尤其这篇农牧大楼)年7月27日敖亨我对农牧大楼有感情,当年团州委办公室设在三楼,我就在哪里上班。年7月24日音乐草这样的文章非常好,对于来自外地的我来说,了解了本地历史文化,作者继续!年7月2日老地主现车电影公司办公楼的厕所就在阳台上,99年州政府老办公大楼拆建时,我们办公室暂借在州气象局二楼,经常到州电影公司上厕所。年7月2日毛纺厂转运站蒋兴林七十年代初期,毛纺厂确实是康定的一颗明珠,每逢周日下午,在转运站门前至彩虹桥路段等车的毛妹,也算是特有的风景,那些开厂车的司机也显灿烂,如今也只能成为回忆。年7月29日胖姐蒋兴林大哥说的毛纺厂厂车:客车司机好几位:货车师傅:周二娃,名字:周康云、李太然、余国忠、李大汉不知名、外号李鸡蛋的叫:李基但、最牛的司机周二杆、陈起林外号:风儿洞~还有几位司机师傅叫不上名字~他们有的是客车司机,有的是货车司机!年7月0日月下独酌毛毯厂不曾去过,那时候很小,家长不会让我们去那么远的地方去玩。但是印象中有这个地方,当时叫洗毛厂,好像听说旁边还有温泉。年0月22日胖姐康定毛纺厂~谢谢微友蒋兴林大哥提到了(毛妹儿)在毛纺厂转运站等车一事,那时候我也是半个(毛妹儿)我是新榆林村的农村女孩儿,也在毛纺厂一车间分毛的种类~毛纺厂~一至七车间我都干过~后来我就去了跑马山修路~建筑工地。如今的毛纺厂厂址,成了康巴公司乱七八糟的房子~还记得毛纺厂的做衣服的师傅尹师傅(我们称呼他尹叔叔)还有一位阿姨(瓜娃儿)的老婆,他是毛纺厂烧锅炉的师傅,一点也不瓜,他的爱人也在和尹叔叔一起做衣服,衣服是毛料子做的~还有:子弟学校的老师:送老师、杨老师、我的班主任是:邓应珍老师,她从一年级教我们班到四年级~然后是沈老师~就不说他了~我现在怀念邓老师!如果邓老师还在康定的话呢,应该是六十多岁了哦~唉!毛纺厂、转运站、子弟学校、毛纺厂主车间还是五十年代的父辈们,还有我父亲亲自搬石头建设成的哦!感慨!年7月0日Misschips我的父亲说当时的毛纺厂是多少人的铁饭碗,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后来看着它一点点的衰落。真是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的衰落。。。年7月0日黑爽上中学时在骆老师(化学)带领下,还到毛纺厂学工,与工人师傅一道,做热交換实验,解决洗毛用的热水问题。年7月29日灯光球场徐老五灯光球场留着我太多的回忆,因我曾是巴塘县少年篮球队队员,记得那时有很多篮球运动会,光在甘孜州就有南、北、东路赛,这三路赛区的第一名就要到康定决赛。而比赛地点就是灯光球场,可以说灯光球场承载着我少年运动生涯中太多的记忆……文中所提之人我都记得认识。说起康定灯光球场真是少年时期一段欢乐的时光。我们在决赛中是甘孜州少年男女队第一名。代表甘孜州参加甘、阿、凉三州决赛。那个时候真是一个篮球盛世。年0月24日孙老师罗安安是中国国家篮球队队员。年8月5日雨馨对于我来说,灯光球场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我父亲当时是州体委的工作ll人员,也是国家蓝球二级裁判,从小特别崇拜父亲,我是在州体委宿舍(当时位于州大礼堂)长大的,现在在雅安上班,很想通过小编帮我找到儿时在州体委宿舍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些!年8月6日大耗子记得有一年八一队来就在灯光球场表演赛,当时下着小雨,有个骑在围墙上看球的就被电击打死了年8月6日素华职工球队还有州建社,当时还是比较可以的球队,比赛名次都是排前列的。年8月6日州招待所月下独酌州委招待所,也叫交际科。小时候父亲去那里看望外地的朋友常常带我去。我不喜欢呆屋内,就在院子里玩。靠近墙角处有一股泉水清澈而温暖,大冷的天仍然冒着热气。在这股泉水边我可以玩上半天,所以印象深刻。年8月5日阿红最早的名字叫交际科。我们小时候的记忆。或者叫交集科?我一直也没弄清楚是那三个字。但听到的是jiaojik。希望借荆哥的文章弄清楚。年8月2日品交际科是老地名,来由是50年代政府交际科的办公室在此。年8月2日黑爽建设东楼时,地基开挖后涌出大量温泉,基坑几乎城了游泳池。年8月2日州车队雄关漫道作者是一个仔细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囊括了老康定的百姓都离不开的往事,很真切也亲切,虽是“朝花夕拾”,但确是继往开来的现实的起步。我喜欢,认真读完的读者也一定喜欢。我相信。年8月8日青山无尘在康定老地名系列作品中,我看到那曾经熟悉的地域,单位,街道等等。作者把已逝去了的历史以老地名平铺直叙的方式,全面重新展现在人们们视野中。感谢作者的辛勤写作,让我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满满,并深深祝福故乡更加美好!更期待作者的继续努力。年8月9日自在老人康定是我工作了几十年的第二故乡,我对康定有深深的感情,读到康定的老地名,记忆优新,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康定一一愿你越来越美好。年8月9日胖姐谢谢作者的讲述,这个故事又提到了我的回忆,文中说到康中刘老师搬家到德阳的事,他还去过毛纺厂找过车呢,开东风的周二娃,周康云师傅很好,答应帮忙运输,结果厂里不批~还有,7队(最后一张图)79和78陈松柏师傅和王师傅,他们的家属在毛纺厂里工作,每个星期天,他们开车去毛纺厂休息,有时间我们下街(进城)碰到他们的车,会免费坐到毛纺厂~他们二位师傅很好的年8月9日刺果果吴建初我家就是东关上住.见证了,以前州车队的发展最早成立车队之一,内地中江招了一批学工,还有第一批驾校的学员主成。其中真名记不得了,记得小名,袁炮弹,王头,方志等,,,原来的地此现在还深深的记忆在脑海里,老照片真棒为你的作品点赞!!!年8月20日监理所月亮湾,作者:写下,看见长春一汽老解放尖头26座cA0客车和道班工人的和谐图,回忆起六七八十年代,红红火火,至今年年为国家创造财富利润的省汽运客车十七队,货运五十三队。有胃病,思想工作不积极都不能开车更不能开客车的省运十七队,而如今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走进客运十七队眼前就是现实,还有为藏区建设而留下来的参战老解放军老革命,本地,外地的老职工老实人没钱买房的职工所住宿舍,生产车间,即将要倒要垮的老旧危房还住人,场景依旧是从前六七十年代房,咋的了真是老不进步的汽车队。唯一能给康定市带来不须回忆的地方。友们真不愿看到老不进步的客运汽车队。年9月日孤独鸵鸟难忘的记忆,我也是当时监理的一员。不过,“八十年代中期按国家统一要求,成建制划归公安部门组建了交通警察。“这段表述有点点问题,应该是;:八七年国务院道路交通体制改革,将交通监理处划分为州交通稽征处和州交警支队。年9月6日肖燕我在交通工作所以我知道,最早监理所是属于交通部门,双流是87年划给了公安交警,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以后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不错,用记忆还原真实,我也喜欢很欣赏,谢谢你每次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年8月0日长途线路传输老兵康定的解放牌照号码是,20-9,20-94,20-月2日农具社黑爽处理商店在水井子对面一个小小的店铺,据说里面的商品都是处理,但品种很多,一个老爷子售货,我小学时的第一个园规就是这里买的,一角肆分钱。年9月5日段辉琼合亿酒店用品我们是最后一批招进农具社的,应该是没有做过贡献,也是最后一批上班到解体的,听前辈说过它的辉煌,也见证了落漠年9月6日岁月静好喜欢大哥的文章,感觉本文中"花柴"写成"划柴"更贴切些。年9月5日喀秋莎农具社的前生是国营农具厂,年下马〉改为农具社,后与铁木社(可能是文中所说的木器社)合为五金制品厂。该厂一直还生产猎枪火炮交当时的州农机公司销售。年9月6日蔡锦菊谢谢作者,勾起了太多的回忆,农具社是我从小长大生活的地方,同时我也见证了农具社的变迁。看完此篇后,我又开始想念我在天堂的爸爸,心疼我劳碌的妈妈。谢谢月0日多吉我父亲找农具社的彭师傅打了一把小弯刀,非常好用!不知道照片中的写有"彭"字的锄头是否也是他的劳动成果?彭师傅一使劲或者喝点酒脸就通红……年9月28日阿伯农具社后来更名为康定民族五金制品厂。年9月6日雪中梅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农具社年9月7日分区招待所?汽车排夕阳姥姥在作者文笔的引导下,又回到了康定,更可喜的是回到了康定军分区……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