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研我这样教习作变形记上

《变形记》是六上第一单元习作。

教学要点一是要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二是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生活,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三是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要点清晰,指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变形记》就是换个身份换个角度看世界。

文之思也,其神远也。

学会把握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我在备课中仔细研读课文12页的所有文本、图片信息,不放过插图、举例、备选题目、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电子课本如下来自网络)

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编写说明”共10页的内容、“单元说明”、“习作”板块的解析、目标、建议、举例等内容也一一研读。

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了“一棵大树”作为小的切入点,把握以下几点,走进课堂,走进习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尊重教材的编排特点。“变形记”是小学阶段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想象作文。想象作文的题目是“话题”,话题鼓励孩子们变成“另一种事物”,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触摸自然”,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纵观整个单元,前有经典散文《草原》《丁香结》,后有《古诗三首》、散文诗《花之歌》,一个单元的文章便凝结了古今中外的精品,每一篇课文都不可辜负,想办法要用出它的价值。

教学时,把握整个单元的编排特点后,便要“铺垫”个够,“铺垫”个透,“铺垫”个厚。一句话:找课文借习作的“米”。

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静立在草原上的骏马,提问:驰骋或伫立,动静皆宜的你在回味着怎样的无限乐趣?

教学《丁香结》时,创设情境:你这一片莹白的檐前积雪啊,此时你想对檐下读你的作家宗璞说点什么?你怕别人因为你而生出愁怨吗——小组自由交流。

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我鼓励同学们把自己当作那翻墨的黑云、那跳珠的白雨,你是怎么亲近那喝醉了的苏轼的?

通过想象,走入画面,表达心中所感,理解了课文,也“借”来了单元习作所需要的本领。每一篇课文都为习作铺垫,寻找资源,积累语言,挖掘出“新”“奇”“趣”“雅”……拓宽学生的思路,紧扣“想象”发展了想象力。

在习作场景的选择中,我选定“一棵大树”,在第二步的场景式体验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应出树上的飞鸟与蚂蚁会回味大树带来的无限乐趣;对应大树细碎的落花如一地的积雪,仿佛在怀念着什么;对应风雨天气里飘摇的树枝是怎么与校园里的同学们对话亲近的……

(有一天,云朵、这棵大树、树下做清洁的孩子们)

二是重视童话的特殊价值。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室内课小组交流环节中,各小组发言踊跃,纷纷交流自己想“变成什么”;变成之后“发生了什么”;学生们用童趣写意生活,千奇百怪的想法数不胜数。

教师如何把握课堂、读懂学生?这就需要忍痛割爱、见好就收。指名小组汇报自己最想变成什么?不谈理由,只讲方向,让学生发言面广一点,收住话题之前让他们充分交流。

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出:校园里,有一棵神奇的大树,喜欢它的人可多啦!想不想变成这棵大树,站在树底下想象一下大树和它的伙伴们?可能会发生什么?看见什么?与谁作伴?欣赏谁?有什么困难被它解决了?……吸引学生走入童话的世界、激发学生想象童话的兴趣,再切换到室外情境体验环节。

太感谢了,玉沙小学有许多气质卓绝的大树,五星广场上的一对三层楼高的大栾树成了我的第二课堂。

(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也很漂亮)

请带上一颗充满童趣的心,随我去亲近大树。不带本子不带笔,只带善于观察的心,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认真听,用双手去抚摸,站在大树下去感知。

毋庸置疑,学生们走到大树下,就走进了想象的世界。有人会问我,你放弃了习作要求的其他内容,只讲“一棵大树”,那教材上出示的相关内容怎么办?如:在笔杆上散步的蚂蚁、一盏路灯、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飘在天上的日子等等题材都不管了?

并不是。

读写结合、一篇带多篇、把握重点部分详细写是我的室外体验环节主要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训练观察与想象、想象与表达、表达与重点部分详细表达,有意识地训练教学之后,形成策略、变成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写出想要变成的“形”,用“一棵大树”学到的策略与方法写出自己的童话“世界”。

三是引导学生的自主体验。来到一棵大树下,就来到了一种童话氛围中。激发兴趣、启发现象、从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出发,如何体验“变形”?我在观察活动的设计中注重了这样两点:

关键词:一静一动。静态的是大树,动态的是大树之外的所有世界。

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大树,此刻,你是什么样子?你的形状像什么?你的枝叶与花朵美在哪里?你头顶有什么?看到了什么?按照方位顺序说说你身边的小伙伴吧?在你安静地伫立在校园一角的时候,有哪些精灵在你身边活动?同学们很快创编出了带来见闻的喜鹊和鸽子,与小主人失联的书包,一粒不知名的植物种子,一队勤劳忙碌的蚂蚁……想象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键词:大胆聚焦。现在让我们走进大树的世界与内心。

你就是这棵大树,你有没有什么烦恼呢?你有没有想过要帮助谁?你有哪些日常趣闻要分享?你生活的这片校园都有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情?你在四季更迭时都有哪些变化?

……

请先在大树身边玩耍或站立一会儿,自由发现,五分钟后来交流你们的发现、思考与想象。

这一环节在引导学生亲近大树的同时,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聚焦“感悟”,体会有感情有思想有生活经历的大树,落实单元人文主题“触摸自然”,体验生活,感知世界,激发习作潜能。

想象作文是一种学生乐于亲近的体裁,所承担的教育价值不仅来源于语文要素的落实,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文主题呈现。深挖教材,紧贴生活,巧用资源,融合创新,习作教学一定能实现“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目标,培植表达信心,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

图文廖慧

编辑廖慧名师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kouxinxi.com/afhzz/11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