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的科学SCIENCEOFPL

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一直是我和曦曦兴趣的交汇点。我对空间、材料、自然和创意与孩子的互动感兴趣。而曦曦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孩子就是她工作和观察的对象,儿童在游戏、玩乐中的成长对她而言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无巧不成书,年,北林赵老师邀请我俩参与翻译和校对SusanSoloman的新作《游乐的科学》(TheScienceofPlay)一书。如果一切顺利,本书今年应该会面世。本文的内容很多是基于我的从业经验、我俩的讨论和对本书观点的研究。

《游乐的科学-如何建造促进儿童成长的游乐场》(TheScienceofPlay),SusanG,Soloman,Credit:Amazon

去年年底,受清华大学学生风景园林协会的邀请,我在线上做了一期关于儿童游乐区设计的分享。这篇文章是基于这次分享的提炼和整理,文本应该半年前就完成,并不是我懒癌扩散,而是全力投入到原筑上海工作室的筹办工作中。现在这间小小的工作室已经欢快地运作一段时间了,我也能抽身出来把落下的功课好好补一下。

演讲视频录像,Credit:清华大学学生风景园林协会,周啸

过去几年,儿童游乐区的设计的重要性在业界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地产景观界,原因显而易见——很多人是因为结婚生子而购房,因此一个功能齐全、设计突出的儿童游乐场必然能影响他们的购房决定。此外,儿童游乐区往往是有娃家庭社交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在游乐区里快乐的玩耍,家长们则可以在一旁互通有无,从而进一步形成新的小社群团体。

儿童活动区的影响

除去上面说的商业和社会的因素,那么如何从科学的范畴出发,去理解儿童活动区的注意要点呢?

历史

在西方国家,有一种对目前最常见的游乐区的调侃式的说法:KFC+P。意思是说,游乐区不过是:成品(Kit)、围栏(Fence)、地垫(Carpet)和家长(Parent),这种游乐区用最直接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孤岛式的、极为安全的、容易被掌控的户外游乐场所。通过这种方式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游乐区标准做法KFC+P

然而当我们回看二十世纪初期的儿童游乐区时,会发现它们都是简单、粗暴又十分刺激的。在新泽西城的Zabriskie游乐区建于年代,基本上就是在平坦的操场上面放置了一些金属管构成的器械,孩子们在这些简单的器上蹿下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当然,这种装置有很多安全隐患,受伤事件不断发生,游乐园便慢慢走向更加保守和安全。

Zabriskie游乐场,新泽西,建于年代,Credit:clickamerica.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kouxinxi.com/afhgx/3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