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向您推介《小说月报》年中长篇专号1期选载的乔叶新作《四十三年简史》。
乔叶,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修武县人。著有长篇小说《认罪书》《藏珠记》,小说集《最慢的是活着》,散文集《天使路过》等。曾获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小说《打火机》《妊娠纹》获本刊第十二、十四届百花奖。
一直想写这个小说,去年就陆陆续续写了一些片段,但直到长篇小说《藏珠记》在今年春末定稿,我才腾出手来,痛痛快快地把它一气呵成。
写的什么呢?就是一个穷人,怎样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在物质意义上,她不是最穷的,可是她心里穷,精神上穷,这就导致了她无论多么貌似体面,都是一个穷人——小说的原标题,就是《一个穷人》。
小说中的“她”,没有名字,所以可以姓张也可以姓李,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你。事实上,写着写着我就有一种恐惧,真怕自己是她。直到写完后我才笃定地确认:虽然我曾经和她很近,现在也未必和她很远,但在将来,决不会是她——以此为鉴,刮骨洗毒,这也是写作的重要福利吧。
——乔叶
乔叶作品
《四十三年简史》精彩预览
一、学业
那时候,村里没有幼儿园。从两三岁起,她就跟着母亲上学,比谁都早。母亲是村小的民办教师,村小有什么大规矩呢?母亲上课,把她放在讲台的一边,让她自己玩。教室是用青砖铺地,倒也干净。可实在是没什么可玩的,她一边听着啊哦呃一边用小手抠着砖缝里的蚂蚁,把蚂蚁抠出来,再用一丁点儿土把它埋住。蚂蚁挣扎着,从土里爬出来,她再把它埋住。有的蚂蚁爬着爬着就爬到了门口,她也不知不觉就爬到了门口,被母亲一把拽回来,给她一根粉笔,让她胡乱画。一会儿工夫,她的手上脸上都是白。
第一节课后的小课间,母亲抱着她去办公室,她掀着她的衣襟,要吃奶。弟弟还不到一岁,母亲的乳汁正丰沛。第二节大课间要做广播体操,休息时间长,母亲是要小跑着回家给弟弟喂奶的。这个时候,乳房正鼓胀地酝酿着,格外诱人。母亲不给,她就哭。母亲甩开她,她追着母亲跑,边哭边喊:“吃奶!吃奶!奶!奶——”
过了几年,她成了母亲正式的学生,开始有点儿害怕母亲,因为母亲总要拿她做靶子来批评教育其他孩子。好在一年级也不过就是一年,这样的日子很快过去了。母亲是完小毕业,按她的文化水平,只能教一年级。于是她教的永远都是一年级。可她教得还真好,每次全乡统考都是第一名,雷打不动,稳如泰山。
初中是在镇上读的。老师整天苦口婆心地说着“学习改变命运”,可谁听得进呢?虽然有道理。世上道理万千条,任它风中自飘摇。哪一条都听都做,岂不是疯子。大多数的学生读得懒懒散散,她也一样。因为母亲的缘故,又公认她聪明,老师们便按照惯例偏着她,对她格外 月光粉碎
选自《长江文艺》年第1期
潘小平 雪打灯
选自《大家》年第1期
王 手 平板玻璃
选自《花城》年第1期
短篇小说
裘山山 听一个未亡人讲述
选自《青年作家》年第1期
吕 新 一夕
选自《广西文学》年第1期
蔡 东 照夜白
选自《十月》年第1期
朱 辉 午时三刻
选自《作家》年第1期
艾 玛 往事一页
选自《芙蓉》年第1期
王小龙 喊魂(三题)
选自《上海文学》年第1期
古 宇 偷孩子的童年算偷吗?
选自《北京文学》年第1期
王 刊 阿加,阿加
选自《湖南文学》年第2期
开放叙事
刘 汀 炼魂记
选自《中国奇谭》,作家出版社年11月版
当我强调虚构的时候,我是在说现实(创作谈)
刘丽朵 深情史(八题)
选自《深情史》,广西师大出版社年9月版
深情(创作谈)
封二
作家现在时:杨映川
《小说月报》年第3期,年3月1日出刊,总第期
敬告读者:《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大字版》年起将调整为每期12元。原《小说月报》中篇专号将扩容为中长篇专号,每年4期,每期20元。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