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等养成类游戏靠什么让你上瘾

小孩白癜风的图片 http://m.39.net/pf/a_6081702.html

题图:我在洱海拍树

本文字,预计阅读10-12分钟

这个题我鸽了老板三个月,今天才完成。

我简单阐述下背景。

老板的本意是让我去研究一下蚂蚁森林、芝麻庄园、拼多多果园这些产品中的养成类游戏(以下统称为“蚂蚁森林类”),看它们是怎么玩的,如何让人上瘾让人爱玩。

没有说什么时候要,时间不着急,但要记得做,要做好。

其实拿到题之后我就找了不少玩蚂蚁森林的朋友聊天,他们玩的足够好也足够爱玩,可听了几个后发现无非也就那样,和市面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报导和分析出入不大。

于是我思路断了,我又不想写一篇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PMCAFF里面一样的文章,也不想去套用什么上瘾模型,又要求高又没有自制力,所以就拖到现在了。

所以我还是坦诚一点,抱歉迟到了。

老板请放过我的年终奖

之前做了些关于蚂蚁森林类的调研,下面做个分享。

Q:你为什么会喜欢蚂蚁森林类,是什么让你坚持玩下来的?

A:就挺好玩的呀,通过走路和消费收能量,偷朋友能量,然后种树,关键是它能真的种下一棵树,就很有意义。后来就习惯了,每天就会想着“哦,我该收能量了”。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回答,能回答到这个份上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把各种回答抽象一下,可以总结为三点:

1.好玩——游戏终归是游戏,关键还是在于好玩。

你可以通过绿色出行、减纸减塑等环保的方式获得能量。想想自己每天的低碳生活还会有一个分值,整个人会因为外界赋予你的附加值而产生兴奋,甚至为了高分还会去刻意多走几千步。

除了收获自己的能量,你还可以加好友偷别人能量,偷的越早偷的越多。能量会在好友列表里生成排行榜,方便你去炫耀和交流。而且还有很多比如合种(两个人种一棵树)和能量pk的玩法,互动方式很丰富。

在积累到一定能量后还可以分等级兑换奖品(不同品种的树),种下树后会得到一个荣誉证书方便你在朋友圈炫耀,而且树得越多炫耀起来越带劲。

2.有实际意义——如果一件事情又好玩有意义,那为什么不做呢?

蚂蚁森林的亮点在于它是真的帮你种树。在物质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谁还不想做点好事呢。你可以给我们内蒙古种上一棵树或者一片草,它会带着专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编号,以便你万一真的要去看看它也不是不行。

如果真的有一个机制,它可以在你每天走完一万步的时候告诉你“你完成任务了可以去领取属于你的奖励”,它可以在你非常克制的没有打车而是坐地铁公交的时候告诉你“你真棒”并且给你加一些积分,这样你会不会真的变得很环保。

3.习惯——每天点一次就可以离你的树更近一点。

简单,规律,且打开的频率和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联系起来,吃过晚饭收一下能量,夜跑之后收一下能量......操作方式足够简单,更容易养成习惯。

每次打开,你都会有一些可感知的结果。每天肯定会有能量收集,多少不一定,能不能偷到别人的能量也不一定,但每次打开基本都会有能量收入。在收取能量之后还有下次能量可收集的倒计时,所以你会很清楚你该什么时候来,来干什么。

以上就是我的调研结果,但实际上受访同学们(已经种了几棵树)的实际路径都差不多,具体原因往往也很简单:因为男/女朋友、因为和朋友一起、因为想在朋友圈晒图、因为拼多多种树可以免费吃水果、因为蚂蚁森林顺手可以给小鸡喂食、因为喂小鸡可以给小孩子捐款......

如果是这个程度的思考,我觉得也没有必要拖这么久了,应该也和那些网站上的差不了太多。所以我试着跳出“产品分析”的角度再来看看。以下。

游戏是感性的,也是艺术的

我们为什么会说蚂蚁森林类是游戏?因为它符合游戏的基本组成原理(目标、规则、反馈机制、自愿参与),像计算机一样,包含冯诺依曼模型的就可以称之为计算机。

一款好游戏应该让我们感觉自己很聪明,很有能力。

正因为游戏有着清晰的目标、公平简单透明的规则,让你很容易上手。然后通过随机性和一系列的技巧玩法,让你自认为掌握了游戏的玄妙,是通过精明的计算赢得了游戏。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在滴滴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司机,司机们在接单过程中会找派单的规律,通过时间空间维度寻找接单概率更大的出车点,摸清套路的司机能在北京一天干到多块钱。采访发现,这些会玩的司机不光是在享受挣钱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很聪明、很有乐趣,这才是支持他们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原因。蚂蚁森林的收能量倒计时、偷好友能量、好友pk、低碳行为数值化等特征正是符合游戏的这一特质。拼多多果园,坚持浇十几天的水,真的会有一箱芒果给你,你可真聪明真会捡便宜。

对于你的投入,最引人入胜的回报是影响力,而不是那些小的装饰品。

游戏有很多种类型,但每一个都需要玩家的投入,只有玩家投入了,才可以称之为在玩游戏。而投入带来的回报,我认为影响力是最带劲的。有人玩游戏要充很多钱,不就是图个爽、图排行榜上有他的名字、图战斗力高会被别人高看一眼吗?打王者荣耀段位很高的那部分人,不就是图他段位高可以Carry别人吗,不就是觉得内蒙古第一露娜这个称呼很爽吗,转发到朋友圈又是一番个人崇拜多好啊。影响力一词的体现方式,我认为不只在于排行榜的名次变化,而且这个title或分数真的代表你做了哪些有实际意义的事,比如你成功种了几棵树、滴滴司机累计接单超过几万单。

游戏帮助用户在虚拟世界里提升技能,而产品帮助用户在现实世界里提升技能。

游戏的艺术性在于它真的能让你沉浸在其中,你在游戏里用到的东西获得的技能,不一定会真的获得,但与现实生活中的你是具有共通之处的。《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里也多次提到游戏的宏观性及其巨大的足以改变世界的能力。如果一个游戏不光好玩,还可以让玩家在里面真正的得到技能的提升,那它将是被所有人承认的好游戏(举些例子:FIFA、文明、红色警戒、我的世界)。所以我一直认为蚂蚁森林包装的低碳环保概念十分优秀,因为无论你究竟在不在意能量值,低碳环保都是一件正确的事。

留存是套路,套路得人心

那么作为一个具有游戏特性的产品,它在留存上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有没有比较成型的套路呢?如果我们是蚂蚁森林类的产品经理,我们会做什么让用户留下来?

钩子(PUSH)+直接利益吸引+产品本身具有留存性。

这是我从无码科技的产品负责人邱二爷那里学来的,也是被市场验证过的一套留存方案。蚂蚁森林类本身具备积分积累的特性,部分用户会惦记着这些积分以及积分之后可兑换的奖励,这本身是具有留存性的,虽然还不够强。所以蚂蚁森林类会固定频率地提供一些直接利益促使用户再次使用,以此形成稳定的用户预期和心理认知;同时还会设置一些不固定频率的直接利益,比如偷能量,以此触发意外性和趣味性使得产品不那么单调。产品的显性表现方面,再通过PUSH或入口提示的方式引导用户点击进入。用户召回也是差不多的方法,召回的时候可以动用关系链,即诱导好友邀请回归。

创建一个永远循环,让产品一直黏住高阶玩家。

这一点既是游戏里的,也是留存里的。我认为游戏也好产品也好,想要做好想要不被人遗忘,构建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循环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潘乱此前在《王兴的无限游戏》提到的无限游戏一样。王者荣耀打完一局还有下一局,蚂蚁森林种完一棵树还有下一棵,滴滴打完一次车还有下一次,这是好产品的体现。很多游戏和产品会在前期加很多的任务,到了后期任务结束就没有了,有些是通过不断更新加以维持,有些就慢慢淡去了视线。当然引导用户的不一定是任务,它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份使命感。

用有节奏的持续迭代提供新功能来给用户以回报。

现实中没有事干我们可以玩游戏,但游戏中也没有事干的话,那真是太无聊了。我小时候在玩、长大了看朋友玩的一个游戏——地下城与勇士,就非常具有这个话题的代表性。它隔一两年出一个新的等级上限或新的角色职业(包含新装备新故事新副本),隔半年多一年出一个新的高难度副本(花费很久的时间获取最高价值的装备),以此留住那些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的宅男玩家,非常得有效。蚂蚁森林看似很简单的产品逻辑,实际上也在更新很多玩法,比如以前你没有办法两个人一起种情侣树,比如你以前没有办法选择在我们家门口种一颗胡杨,比如以前你的能量远不及种下一棵树却没有办法花一点点能量种一片草地。所以持续迭代玩法,才会有不断的生命力。

回归经济学,绝对的理性

无论是产品还是游戏,具体到落地环节还是经济行为。商业化主要考虑的是ROI(投资回报率),以及主要业务的GMV(总成交额),对于几个蚂蚁森林类的产品,我算来算去还是只得出一个结论:“赔本”赚吆喝。

蚂蚁森林的流转方式:用户创造绿色能量→蚂蚁森林买树→用树购买用户的绿色能量

这里我引用前滴滴产品专家刘飞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kouxinxi.com/afhhy/5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