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饭,我又被骗了

曾经有一个段子流传甚广,说某北方人来到四川,腹中空空,于是到餐馆就餐,点了一盘鱼香肉丝。店家手艺不错,食客大快朵颐之后,却感觉哪里不对——

这鱼香肉丝里怎么没有鱼?

鱼香肉丝和鱼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可能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徘徊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种问题无关紧要——随它去吧!吃饭要紧。

问题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脑海里——直至鱼香肉丝段子引发了一轮集体回忆与创作,一场关于菜名的灵魂诘问爆发了:

狮子头为什么没有狮子?

蚂蚁上树为什么没有蚂蚁?

松鼠鳜鱼为什么没有松鼠?

虎皮青椒为什么没有虎皮?

虎皮青椒???

……

老婆饼里为什么没有老婆?

老干妈里为什么没有干妈?

夫妻肺片里为什么没有夫妻?

麻婆豆腐里为什么没有麻婆?

是不是感觉合理了很多?

……住手!食用野生动物是犯法的!把人做成菜更不行!这只是菜名而已,不代表菜里就一定要有啊!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既然菜里没有,为什么名字还要这么取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给菜取名那些事。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相传,燧人氏钻木取火,从那时起先民们已经吃上了熟食,进入石烹时代。到了黄帝时代,中华先民们的饮食又有了改善。黄帝发明了灶,方便了食物的烹饪。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开始食用食盐,使食物更加鲜美和健康。不过此时吃饭,大抵果腹即可,未必为食物取了什么名字,就算取了名字,恐怕也无法流传至今。

聚餐喽!

给食物命名的历史,应始于战国和秦汉时期,人们首次以烹调方法的不同而区别食品,“蒸谷为饮,烹谷为粥”。到唐宋时期,随着国力的增强、百姓的富足,中国的饮食文化日益兴旺发达,食物种类不断丰富,以《饮膳正要》为代表的理论著作也呼之欲出。

到了明清,饮食文化又进入一个高峰,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唐宋食俗,而且融入了满蒙的特点。这时,各地菜系已经形成,宫廷菜系也已发展齐备,大批名菜名点也都定型。资深吃货袁枚写下的《随园食单》,被评为美食家的必读之书。

中国的食客,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oukouxinxi.com/afhhy/15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