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养周报起始于年2月7日
以每周一篇的频率,为爬友介绍国内外的爬圈咨询
截止到年12月31日为止,一共发布了期
公号对话框回复「肆养周报」,能查看所有往期周报合辑
(禁止)套娃时间:最近圈内糟心的事情多,又是各种协会又是快递提价,放2只超级福利价爬宠和。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点击进入特惠
你想养蛇却怕老鼠?谁说蛇类只吃老鼠的!还有吃螃蟹的见没见过?不信?那接着往下看!
一般蛇类在自然界生存不易,对食物不会太过挑剔,蛙类鸟类小型啮齿类甚至动物尸体什么的都可能成为食物。但是有这么一些蛇,它们的食物种类非常单一,不是自己喜欢吃的那类食物宁愿饿死也不碰,这就是窄食性蛇类。
而且这次一般的窄食性蛇类,如眼镜王蛇吃蛇,伪蝮蛇吃蝾螈,食蛋蛇吃蛋这种的常见的我都懒得讲,这次的蛇都是窄食性中的窄食性,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吃不了!
吃蜗牛
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田螺,法国人喜欢吃蜗牛,而且两边互相嫌弃对方吃的恶心,殊不知蜗牛和田螺那基本就是一种东西。而在蛇的家族里也有喜欢吃蜗牛的种类,那就是来自钝头蛇属的成员,在我国就有分布。
钝头蛇在发现蜗牛后,会一口咬住其腹足,再用其下颚的牙将蜗牛肉一点点挑出,再配合吮吸的动作,将蜗牛肉和体液吃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一个空壳。那模样像极了你吃香辣田螺的味道。
吃蛾子
如果说吃蜗牛没有让你差异,那么这条蛇一定能让你吃惊。它是年才发现的新品种蛇类,叫做红斑高山蝮,它住的山还不是一般的高山,而是被称为的青藏高原上。
通常爬行动物由于其变温机制都喜欢温暖的地方,根据初中地理知识:高度每上升米,气温会下降0.6℃,海拔可达4、5千的青藏高原可不是蛇类的好去处。但是红斑高山蝮就像蛇类里的隐士高人,它远离世俗,在这忍受着气温低、紫外线强的恶劣地区独立存活,就像一位修仙者。
但是不管再怎么修仙,饭还是要吃的。这么高的地区,连个鸟都不一定飞的上来,紅斑高山蝮只能捕食一些更小的动物,比如飞蛾。没错,在研究了红斑高山蝮的胃容物后发现,这是一种以蛾子(主要是Sideridis属的蛾子)为主食的蛇类,这在蛇类里非常少见。
不过在实验室中,人工饲养的红斑高山蝮被发现更喜欢吃老鼠,看来吃蛾子之举也是为了生存所迫。
吃白蚁
如果你觉得上天抓蛾子的蛇本领还不够,那么这里还有一个下地逮蚂蚁的。盲勾蛇是一种原产于亚洲和非洲的蛇类,你也许能在花园的泥土里发现它,只不过它体长只有10CM不到,外形又长得这个模样(见下图),所以你要是把它当蚯蚓也是正常,只有其吐信子才证明它是条蛇。
盲勾蛇在野生环境下会爬到蚂蚁或者白蚁的巢穴中,以蚁卵为食,虽然我不知道这个小东西是怎么对抗蚂蚁大军的,但是很明显它能有效的控制蚂蚁数量。因为它被常常被当作除蚁的天敌被带到其他地区,比如澳洲和美洲。
由于澳洲特殊的环境,生物入侵问题非常严重,澳洲人也很谨慎的对待外来物种,我不知道盲勾蛇会不会造成生物入侵,但也许就算当地人看见了,也会把它当作一只蚯蚓吧~
吃蜈蚣
哎呀,我觉得上面这些蛇也太没出息了,就会欺负欺负小昆虫小蜗牛,看看下面这条蛇才是蛇中豪杰。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蜈蚣克蛇的说法,认为蜈蚣会利用其敏捷绕道蛇背后,注入毒液吸其脑髓,是蛇类的克星。
很明显,这个说法并不科学,至少黑头食蜈蚣蛇并不服这点。黑头食蜈蚣蛇是食蜈蚣蛇属(Aparallactus)的一员,它生活在非洲的东南部地区,通常可以在干枯的白蚁堆和石块下发现它们。
黑头食蜈蚣蛇的食性非常特殊,它们几乎只以当地的蜈蚣为食,这对它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它的体长只有30多CM,和大点的蜈蚣差不了多少。而且它是后沟牙蛇,毒液要等到吞噬到口内才会发生作用,这怎么能快速制服的了凶猛的蜈蚣呢?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迷。
吃螃蟹
世界上有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叫红树林,茂密的树木为水中和岸上的无数动物形成了家园,是滩涂动物如螃蟹的重要栖息地。而在这里生活的其他动物,学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个个养成了顺手吃螃蟹的传统美德,就连这里的蛇也不例外。
食蟹水蛇是一种生活广泛的蛇类,从印度到马来半岛再到澳洲,只要有红树林的地区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故名思意,它们是一种可以捕食螃蟹的蛇类。
但是螃蟹可不像前面几个软趴趴的小虫子,它全身被坚硬的甲壳覆盖,以蛇的牙齿想要咬破蟹壳吃到肉很难,但螃蟹身体又太大难以整个吞下,那怎么办呢?
食蟹水蛇的答案是吃蟹脚,蟹脚长而细,可以让蛇整个吞下。食蟹水蛇会用身体缠绕螃蟹,然后用嘴咬住一只脚拼命拉扯。
由于螃蟹本身有断肢机制,脚受到剧烈晃动会自己折断,食蟹水蛇趁机就会把脚吃掉。一个又一个,直到螃蟹剩余一个孤零零的身体等待死亡……(看来这个食蟹水蛇并不会吃螃蟹,光吃蟹脚有什么意思,不知道最好吃的蟹黄蟹膏都在身体中嘛?)
哎,看来作为一个吃货,我还是低估了大自然的神奇,蛇的食性真的是千变万化啊,如果你知道蛇还有什么其他特殊的食性,可以在下方留言~
新闻咨询
环境变化·寄居蟹的痛
视频来自
残酷的动物们趣味科普视频:十大杀人动物(下)
视频来自微博
猫哭兄弟港台国外爬圈
精选趣闻
爬宠介绍·带你看看国外爬友养的大壁虎以前不懂爬,把树栖的守宫都叫做壁虎。按分类学来说,正经的壁虎应该是壁虎亚科壁虎属的物种,接来下说的大壁虎就是壁虎中的壁虎。如果国内没有在保育名单内,这物种一定是明星爬宠。这货就是大体型(超过30厘米)+爆脾气+超容易饲养+华丽红斑的爬宠,加上国外这几年的选育,大壁虎也开始了基因之路。除了国内,大壁虎在世界各地爱好者甚多。尤其是邻近的日韩地区爬圈。已经有很多专业繁殖者。虽然国内不方便养,今天还是来看看国外爬友分享的大壁虎吧。先看看一些野生个体日韩爬友养出来的CB个体,这个物种基本已经人工繁殖化了。暴躁的脾气也慢慢有所改善,手撸不是梦。看蛋的妈妈孵化小大壁虎是不是很萌?再看看国外爬店在售的基因品种,有些品系在日韩也很难见到,目前还在专业繁殖者手里。发现·中国颈槽蛇原来靠吃萤火虫幼虫来制造毒液
来自日本研究人员的发现,中国某些颈槽蛇(赤炼蛇)靠吃萤火虫幼虫,制造毒液。而远在日本台湾的颈槽蛇家族却是靠吃蟾蜍来获取毒液。据说体型上,日本种比国产种要普遍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动物也是一样。深度访谈·为什么「不要放养你家的猫」(节选)原名:专访《不自然的同伴关系》作者克里斯提:为什么「不要放养你家的猫」.6.19,环境资讯中心这篇是专访《不自然的同伴关系》作者克里斯提,提问专门围绕宠物和生态展开(特别是宠物猫)。问题和回答都比较深刻的。从统计数据来看,宠物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非常惊人。年刊登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显示,在美国,光是猫,每年就造成至少13亿只鸟和将近亿只小型哺乳动物死亡。猫和狗是「目前地球上数量最多的肉食性动物」,记者彼得?克里斯提(PeterChristie)说。尽管它们通常都被喂得饱饱的,但当人类放它们到家附近的野地、登山步道或海滩上自由游走时,它们最基本的本能仍然会被激发。以上所述还不是宠物对生态影响的全貌。克里斯提在他的新书《不自然的同伴关系:在野生物灭绝的时代,反思我们对宠物的爱》(UnnaturalCompanions:RethinkingOurLoveofPetsinanAgeofWildlifeExtinction)中,不仅回顾这些在人类壁炉边取暖的掠食者,一旦放到野外趴趴走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也探讨了野生宠物贸易、宠物食品工业等深远而盘根错节的影响。此外也论及主导人类着手解决(或不解决)全球物种消逝问题的抗争政治。
年,联合国旗下研究机构「跨政府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服务平台」(IPBES)警告,约有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威胁。其他研究也支持了这个数字所代表的严重程度。年《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期刊论文指出,全球将近1/3的脊椎动物数量正在下降。
在与Mongabay的访谈中,克里斯提表示,人类对同伴动物的喜爱是造成问题的部分原因。这本新书记录了他追踪这个议题的脚步: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地、墨西哥城的生态公园,再到他的家乡加拿大。采访过程中,克里斯提刻画出这个复杂网络中的各种角色:为了神圣的生物多样性而奋斗的科学家、充满热情的宠物拥护者,以及政府代表。这些角色之间争论不休,有时候更涉及了对科学的攻击,就像是石油大亨或烟草公司会做的事情一样。如果要解决问题,一方面必须小心谨慎地处理那些涉及到人类真心喜爱的宠物议题,另一方面也得准确传递保育生物多样性(与人类自身)的急迫性。
克里斯提写道,他希望透过这本书「呼吁人们起身行动」,而不是要用冗长的叙述谴责宠物饲主。毕竟他自己本人也享受着宠物陪伴的喜悦。当他在家里工作时,他的爱犬玛姬(Maggie)与他共享空间,而他们之间的牵绊也因此贯彻全书。
「没有人比宠物饲主更清楚,我们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牵绊有多神奇和让人满足」,他写道。「广大的宠物饲主社群(也是我的社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动物爱好者,他们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我希望这本书的读者最终能够了解到,我们作为饲主与动物爱好者,是下一步保育策略的希望。当全球正经历环境剧烈变迁,野生物的世界也比以往更加脆弱,此时(我们的宠物和其他物种所属的)自然正需要我们。」
以下访谈内容为求精简而有经过编辑。Mongabay问(以下简称问):你可以简单说一下,宠物对野生动物造成的问题有多严重吗?答:用一句话回答的话,宠物造成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你看,这年来,有将近种脊椎动物灭绝,而宠物和饲养行为可说是造成其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物种灭绝的主因。这很严重。目前IUCN红皮书的受胁物种之中,有上百种受到宠物威胁。其中,宠物对有些物种的存续造成直接威胁:有63种物种因为猫而灭绝、11种因为狗而灭绝。此外,有90种左右的蛙类,因为宠物传播的蛙壶菌而预估或已确认灭绝。这些数字都非常惊人,而且这甚至还没算入严重影响野生动物族群的鹦鹉和爬行动物贸易。
问:我知道猫对野生动物族群造成严重影响。但从你刚刚说的内容听起来,宠物和宠物饲养行为对野生动物还有其他影响。那是指什么呢?答:就如你所述,我在这本书里面处理的主要是宠物作为掠食者所造成的问题,这种动物一般是指狗跟猫。它们是现在地球上数量最多的肉食性动物。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宠物相关问题会造成一样或更加严重的后果,外来入侵种就是其中一个大问题:各种动物流通于世的现象正扰乱生态系,且外来种对原生物种造成灾难般的影响。其二,从森林、河流或其他水体中,捕捉野生动物到宠物市场进行交易,也严重影响生态。另外,宠物食品工业中,以养殖或畜牧行为生产饵料鱼和肉品,也对栖地造成破坏。最后就是我前面有略为提到的,宠物身上的疾病也可能扩散至野生动物身上。
问:你刚刚说最近有研究指出,上述这些问题影响了数十亿只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此外,你也说到,长期以来大家其实都或多或少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你觉得这些议题有什么进展吗?还是问题只有越来越严重?答:这是很好的问题。持平而论,这个问题在各地都越来越严重;但有些地方的状况更糟。澳洲跟纽西兰采取了一些比较激进(有些人认为过于残忍)的手段移除入侵野外的宠物掠食者。像是澳洲政府祭出奖金移除流浪猫,并且为了在这几年内移除海岛上的流浪猫与狐狸,而投入大量预算与时间执行计画。然而,英国相对来说就没那么积极阻止流浪猫猎捕野生动物。和美国面对的状况一样,这个议题在英国仍然很有争议。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真的要看各国政府是否愿意迈出一步。
但我认为还是有值得乐观的理由。在美国至少有些人相信TNR(trap,neuterandrelease,捕捉、绝育与放回),并且很频繁地在执行相关计画。
问:从流浪猫的例子来看,这些议题好像某种程度地被政治化了。在这种比较有争议的议题上,划分出两种立场的人。答: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与目的。这是有争议的议题,而且战线早在论辩之初就已划定。最一开始,科学社群只是单纯陈述了事实。其中隐含的控制或移除议题,我认为只是潜藏在两方阵营之间。但有很多团体对此表示敌意,然后战线就此形成。在这本书中,我真的很想要指出宠物饲养对于保育有什么影响,但我最主要还是想要在宠物饲主和保育人士之间,找出一个共同对话的空间,在这里的两方人马,都是关心这些带给他们快乐、有感知能力的动物,例如家里养的猫,也例如野外的野生动物。我试图要找出中间立场。
这个议题已经朝二元对立发展。你知道,像是我很敬爱的彼得?马拉(PeterMarra),他对于消灭流浪猫的观点,在很多层面上来看,都很符合生物学的逻辑。但这些观点可能欠缺了社会学的视角,而这对于在棘手议题上推动有用的保育措施来说至关重要。
问:你在书中指出,马克?贝考夫(MarcBekoff)提出了「慈悲的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