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食性动物,是指对食物选择范围狭窄的动物,只吃一种或几种食物的动物,这种性质称为狭食性(Stenophagy),而最极端的狭食性动物则成为单食性动物,单食性动物在自然界中极为少见。狭食性动物在自然界也并不普遍,它们主要分布在气候稳定与季节变化不明显的热带和低纬地区。而且种的分布区较小,密度较大。蛇类中,如蛇岛蝮,就是比较出名的狭食性动物。蛇岛蝮指明亚种(学名:Gloydiusshedaoensis),仅分布于大连蛇岛,大连蛇岛隶属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岛长约米,宽约米,总面积约0.73平方公里,在这样的一个小岛上,却生活着约两万条单一蝮蛇。
大连蛇岛陈思源摄
蛇岛蝮指明亚种王小波摄
捕食中的蛇岛蝮
蛇岛影像图
蛇岛蝮属树栖性蛇类,成体主要进食鸟类及鼠类等啮齿目动物,幼蛇可捕捉叶莺,柳莺等小型鸟类,解剖发现也捕食蜈蚣,鼠妇等节肢动物。刚出生的蛇岛蝮是很小的,作者在年秋季去的蛇岛,当时正是产卵季,碰巧看到了许多小蛇,刚出生的蛇岛蝮只能捕食小型节肢类动物,小蜈蚣,小鼠妇等,人工饲养发现,许多幼体第一年都不会吃东西,需要人工填食,因为在自然环境下出生两个月后就要进入冬眠,成体的蛇岛蝮,基本也只吃鸟类,这是因为在自然环境下,候鸟迁徙季节既是蛇岛蝮活动季节。11月到翌年4月为冬眠期。4月中出蛰,5月前后大量捕食,形成活动高峰,不久后将进行夏眠(高温会消耗体力,食物匮乏难以补充,可以理解为小憩,准备在候鸟来临之际养精蓄锐),9~10月前后又大量捕食,候鸟迁徙的季节,就是蛇岛蝮的捕食季,食物缺乏,分布密集等因素,使得蛇岛蝮食性高度特化。顺带一提,蛇岛蝮还有个亲戚,蛇岛蝮千山亚种,这个种分布于辽东半岛山区,辽宁鞍山,千山等地,属于高度树栖种,食性和蛇岛蝮极为相像。
相关文献
关于蛇岛蝮先写这些……其实还有很多想写的,明年作者将继续登岛,实践出真理,届时会写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下蛇岛。
接下来登场的这种蛇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被无数玩家称为“暴毙王”……
翠青蛇(学名:Cyclophiopsmajor)属于游蛇科,翠青蛇属,这个属一共五种,每一种饲养难度都非常高,并且都是狭食性的……
作者有幸饲养过这五种,现在全躺标本瓶里面了,已献身于科研事业……
翠青蛇(学名:Cyclophiopsmajor)图源自网络
纯绿翠青蛇(Cyclophiopsdoriae)
这个争议很大,暂且不议。
先岛翠青蛇(Ptyasherminae)分布:日本(琉球群岛)
琉球青蛇(Ptyassemicarinatus)分布:日本(琉球群岛,吐噶喇列岛)
横纹翠青蛇(Cyclophiopsmulticinctus)
“暴毙王”翠青,是这个属狭食性最大的蛇类,只吃青蚯蚓,或者说,是单食性……(作者当年为了饲养他,为了搞食物吃尽苦头……那时候还饲养蚂蚁,雨后去找食物总是搞得一身泥),纯绿翠青蛇因为数量极其稀少,标本都很少,食性不明,暂被认为和翠青蛇一样,而先岛青蛇和琉球青蛇,成体吃鼠,少部分会吃两栖类,横纹翠青蛇也是只吃鼠类,也有玩家饲养捕食麻蜥的个例。
而关于翠青蛇的饲养,个人认为,这是最不适合作为宠物蛇的蛇类,难以稳定的食物来源,胆小的性格,对环境的高度要求等,但是在宠物市场上却大量出现,因为该种分布广泛,种群数量较大,颜色鲜丽,价格低廉,许多刚开始接触蛇类的爱好者,都会尝试饲养这一种,不知其饲养难度,养死就说是暴毙王,这种建议去饲养玩具蛇,食物好搞,性格温顺,环境要求低。
接下来,就是本文的标题来源。
食蟹蛇(Fordonialeucobalia)
捕食螃蟹利用了节肢动物断肢自保的机制,它们会不断攻击螃蟹的附肢,断一条腿吃一条,最后留下的躯体不一定会吃,但捕食的主要是硬壳的螃蟹,它们为此演化出了更厚实的胃壁肌肉,更粗壮的牙齿和更发达的盐腺。
右边是食蟹蛇的牙齿,相较之下不难发现右者的牙齿粗壮得多,这是为了让螃蟹零件被“咀嚼”过再进入胃里,使其更容易消化
还有一种,捕食软壳螃蟹的是格氏蛇Gerardaprevostiana,它们与食蟹蛇一样分布于红树林环境,(YouTube上广为流传的螃蟹杀手就是他)
格氏蛇(Gerardaprevostiana)
格氏蛇捕食
研究人员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近距离拍摄了这些画面,之后他们还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挑剔的捕食者。这种蛇只捕食那些刚刚蜕壳,体型较大的螃蟹。“这是一只刚蜕壳的螃蟹,”杰恩说,“它还黏乎乎的。它们(的外骨骼)会从又黏又软的状态转变成皮质状态,最终变成硬壳。”整个过程只需要45分钟,意味着杰勒德水蛇的动作要十分迅速,它们大约只有20分钟吃掉螃蟹。
研究人员还发现食蟹蛇(Fordonialeucobalia)能用下颚固定住螃蟹,而不是用尖牙攻击。而且,食蟹蛇还经常在不杀死螃蟹的情况下将它们整个吞下。而这被研究者戏称是“最不像蛇的行为”。
“尽管全世界多种蛇类中存在巨大的捕食行为多样性,但本质上来说,这些行为开始和结束的方式都是相同的——先是张开嘴巴发动攻击,然后将猎物整个吞下,”杰恩说,“甚至毒蛇还可能先攻击猎物,再将其放开。”
上述这些蛇类,都是比较出名的狭食性蛇类,其实关于狭食性的蛇类还有很多。
捕食白蚁的钩盲蛇(Indotyphlopsbraminus)。钩盲蛇(Indotyphlopsbraminus),主食就是白蚁,这种以白蚁为食的小蛇有不少响当当的名号,如世界上最小的蛇,唯一一种孤雌生殖的蛇,唯一一种世界性广布的蛇(传播途径主要为跨洲花卉贸易),它们同时也是一些狭食性蛇类的主食,如福建华珊瑚蛇等。
捕食蜗牛的棱鳞钝头蛇(Pareascarinatus)钝头蛇属这几种也是出了名的狭食性……
捕食蜈蚣的环纹蚓蛇(Scolecophisatrocinctus)这个属都是专吃蜈蚣的,顺带一提还有非洲的食蜈蚣属。
捕食蚯蚓的莽山后棱蛇(Opisthotropischeni)图源:S.Y.
吃鸡蛋的台湾小头蛇(Oligodonformosanus)这个属是个大坑啊,一共81种……国内有13种,旗下成员很多都是狭食性,中国小头只吃蛋液,极少案例会吃乳鼠,还有吃蟋蟀的紫棕小头等……
捕食糙鳞绿树蛇(Opheodrysaestivus)Opheodrys属也是个大坑,有很多人认为是“美洲翠青”但是无论是形态还是食性,差异都很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reptiledatabase(世界爬虫网站)上看看,上面对这个属介绍的很详细,你会发现新大陆。
这是一条和毒鲉同归于尽的棘鳞海蛇(Astrotiastokesii),棘鳞海蛇的主食就是鲉,大部分海蛇比较喜欢吃鳗鱼,人工饲养发现也喜欢吃黄鳝(这个待证明),海蛇是高度特化的类群,除了它们退化的腹鳞和卵胎生的习性外,高度特化的食性也昭示着继古杯蛇后另一大蛇类类群对海洋的征服。
一条捕食中的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只吃蛇类和蜥蜴类,但是在人为干预下,部分也会接受鼠鼠,小鸡等,作者还曾饲养一条幼体开口乳鼠的,还有训食后吃鼠,鱼,泥鳅的……这个也是个大坑,等作者抽出来时间详细写一下关于眼镜王蛇的饲养……
捕食乳鼠的眼镜王蛇幼体
捕食金鱼的眼镜王蛇成体,完整捕食视频有点长,放在下一篇吧。
此外,还有只吃竹夹鱼的长吻海蛇,只吃蛾子的红斑高山蝮,只吃鱼卵的龟头海蛇等等,狭食性的蛇类还有很多,篇幅限制,这里不再列举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改变人们对蛇类的固有偏见,他们不仅是冷血无情的杀手,它们中也有特化程度很高的有趣物种,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科教频道曾经有一句广告词我很喜欢,热爱自然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它们的存在方式。希望大家对蛇类能少一些偏见,多一份宽容,能尊重它们在自然界独特的存在方式。其次是希望蛇类爱好者正确看待蛇类饲养,许多物种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他们本身的饲养难度极高,没有能力好好对待他们就不要饲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适合人们饲养的有趣物种,如玉米蛇,棕黑锦蛇等。
正确看待,理智饲养,谢谢大家。
有疑问和纰漏可联系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