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度人
教育|情感|文艺|成长
文
苗旭峰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饱满的种子;
每一间教室,都是一片丰盈的土壤;
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滋养生命的力量。
近段,苗老师和班里的孩子们都喜欢看马云,我们看一段视频,是马云在年3月的IT领袖峰会上的演讲:“什么叫企业文化?墙报、写文章不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把企业做得有味道一点,不要把企业变成赚钱机器,这边出人民币,那边出港币,讲出来是美元,这没意思。我们要把企业变成有感情的人,有感情就有朋友,有朋友自然生意就好,有朋友也要讲原则,原则是什么?管理!”
苗老师听了简直拍案叫绝,忍不住向马云隔屏致敬,这跟苗老师所理解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应试教育的观点是高度一致的啊!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教师更应该是读书人,文化人,性情中人!文化当如盛开的百合花,在教师和孩子们的心田上,暗香盈盈,这才有味道啊!
什么是文化呢?就是“以文教化”,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格。一个班级没有文化,就缺了鲜活的血液和生动的灵魂。有人说,“用情感,只能带出三流班级;用制度,只带出二流班级;用文化,才带出一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高级形式,打造班级主流文化,才能把班级带出高级感。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南阳实验学校一直倡导打造班级文化,致远班就是在这样的带班理念下,成长起来的一个优秀团队。
如何打造班级文化,我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层次:物质文化
教室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体现师生共同的价值观,优雅温馨的教室构成了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1、墙面文化
墙面文化是物质文化的主阵地,让墙壁生辉,让“让每一张墙面都会说话”。打造主题鲜明、格调清新的墙面文化,借方寸之墙,抒鸿鹄之志。书写班级师生风采,展示良好班风。
教室的前方,除了统一的红色玻璃字“立德立行至善至美”外,班级的LOGO也张贴在正中,起到凝固人心的作用。黑板的两侧,张贴“进步之星”“攻擂之星”“领军人物”的照片,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成长。前方的右侧是“领航标”,张贴每一位同学的现有成绩、目标成绩、目标对手、座右铭,用目标引领过程。教师的两侧,是大家都认可的名句。
以教室外墙为平台,我们张贴了期《致远晨报》,和多期不同主题的手抄报:“开学第一课”、“孝老敬亲”、“中学生用手机利弊谈”、“预防艾滋从我做起”、“中秋快乐”、“淯水行”、“《奶奶家》”等。一张张手抄报闪耀着孩子们智慧的灵光,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现在,孩子们的排版能力、编辑能力、策划栏目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桌文化
给课桌命名。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学校,孩子们的课桌也是崭新的课桌,怎样引导学生爱护课桌呢?我费了一番脑筋,最后我想出一个办法:给课桌取名!我告诉学生,大凡文化人都要给自己的住处起个雅名,寥寥几字,寄寓主人的品格与志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住潇湘馆,薛宝钗住蘅芜院,贾宝玉住怡红院,贾探春住秋爽斋等等。课桌与我们朝夕相处,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场所,也是我们的心灵栖息地,给课桌取个名字吧!于是就有了静慧轩、天然居、弘毅厅、博雅阁、淑芳斋等好名字,激活孩子们对课桌的爱护,对知识的渴求。
统一课桌挂袋。打造课桌文化的前提是桌面上要无灰尘、无杂物,书本的摆放要少而精,且整齐有序。那么首先要把杂七杂八的书收拾归类,最好的办法是统一挂袋,按照“语数外物政史地生”的顺序把书码整齐放好,再指导学生把试卷按照类别和发放顺序,粘贴牢固放于桌斗,随用随取。
张贴优点卡。我给孩子们制作了一张卡片,让孩子们给自己写十个优点,然后小组讨论,分别找十个同学给写上优点,写好,过塑,张贴在课桌右上角,孩子们一抬头就能看见,强化优点并扩大优点的地盘。
3、黑板文化
黑板虽小,但若利用得当,小天地也能做出大文章。前黑板,主要体现在功能性和人文性,左侧写课程表,右侧写值日班长名字和每日格言,右上方写近段班级愿景。后黑板,按照德育处和团委的要求,分成不同主题办报。小黑板,写各小组的积分情况。
4、讲台文化
讲台是老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培育桃李的“工作室”,神圣而庄严,简洁而温馨。讲台要求“四有”:有条理,有粉笔,有笔筒,有方巾;“二无”:无粉尘,无杂物。目前还有一定距离,但是一直在向要求靠拢。
将讲台文化从物质向精神靠拢,教师要从圣坛上走下来,亲近学生;学生要从下面走上讲台,或演板,或演讲,或朗诵,由此,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挖掘讲台文化的内涵,让讲台真正成为师生灵魂对接的圣地。
5、门窗文化
门以净为标准。门面门面,门不干净,没有面子。前后门要求无污渍,无刻画,冬天天冷,随手关门,轻开轻关,体现修养。窗以亮为标准。能正衣冠,直视无碍。窗明几净,身心舒泰。适当通风,有利健康。学生违纪,通常安排其擦门窗,全天负责,不得扣分。擦完之后向老师汇报工作,再表扬他:有责任感,不折不扣完成任务;有效率,10分钟完成任务;有方法,先用湿抹布,再用干报纸,再用干抹布,这样擦很光洁。引导学生形成习惯:犯错误,擦窗户,明得失。
6、绿植文化
教室里摆上绿植,安排同学管理,这不叫文化;赋予内涵,才有文化,才有情调。绿植文化,是从一个个的小盆栽里解读出我们师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我们的教室里先后种有君子兰、水仙、文竹、蔷薇、绿萝,引领孩子们爱护这些盆栽,读懂每一种植物的花语,进一步,引导着孩子们爱这些花,比如养水仙的时候,我们每天数水仙开了多少花,我们在水仙的盈盈暗香里读唐敏的《女孩子们的花》,我也忍不住写了《我多希望每一个女孩子都长成水仙花的样子!》(点击可读),对唐敏的文章进一步深化,对孩子们进行女德教育;养盆栽蔷薇花时,我们开读丁立梅的《风会记得每一朵花的香》,我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散文《蔷薇花开,我自轻盈我自香》(点击可读),托物寓意,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以此发端,我们写了“花开系列”文章,孩子们写得诗意流淌、文采飞扬。
第二层次:制度文化
1、《致远班男神女神打造手册》
没有班规制度,孩子们是不可能习得公民素质的。然而现在很多类似于《中学生守则》式的班规,充满了官样文章的霸权和控制,很难让孩子们从心底产生认同感,而但凡认同感不强的制度,最终一定是一纸空文。很多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带班根本不要班规,只用隐形的规则约束学生行为,但,毕竟“人治”不科学,必须让规矩看守世界。
在开学之初的主题班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挖掘班级存在的问题,然后直面问题,商量对策,这时,我拿出了全美最佳教师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这个班规体现了优秀的制度文化的特点:既有权威,又有弹性;既告诉孩子们哪些不能做,还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做。我把《55条班规》给每个小组印发一份,由学生自己讨论、修改,最后制定出大家都认可的《致远版男神女神打造手册》。我们的“手册”,刚柔并济,“人文”与“严肃”并行,有规矩,还有奖惩,加上有持续开展的“男神女神打造活动”配套,所以深入人心,效果很好。
我这里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凡是涉及奖惩的,都有一个前提是“发现问题”,问题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发现的,学生们都没什么说的;但是如果是由其他同学发现的,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矛盾,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丧失责任感。对此,我从来都是这样的态度:弘扬正气,公开透明。公开透明是对每一个孩子的爱护培养,决不决不决不养殖亲信,决不决不决不把可爱的孩子们培养成告密小人。
2、就餐文化
日常就餐。吃饭前,队列整齐,由路队长带队就餐,就餐前念就餐感恩词。排队端饭,秩序井然,做到食无语。吃饭不浪费,饭后轻轻把碗筷放在不同的筐里。
老班请吃。致远班形成了一个规矩,也可以说是一种奖励制度:凡是进步大的孩子,由老班带出去吃饭,费用决不用班费,老班自己出钱。这饭也不白吃,每个同学讲一段餐桌文化,比如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区别,比如餐桌礼仪,比如美食取名趣话、中国的“吃”文化等。
有一次吃饭,我给孩子们讲菜名,让孩子们猜,我说“火山飘雪”,谜底揭开了,这又霸气又文艺的菜居然是西红柿拌白糖!我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结果菜居然是猪蹄子下面撒香菜!又说道我写的一篇文章《怀念一道家乡菜:猪肉炖粉条》(点击可读),猪肉炖粉条的“艺名”叫蚂蚁上树,我又讲杜甫用一根大葱两个鸡蛋做成四道菜居然是一首七言绝句!孩子笑翻了,感叹标题党都入侵到饮食界了!我又讲《还珠格格》里紫薇和小燕子的菜名,告诉他们菜名也体现着创作者的智慧和修养。——这就是文化。后来,就有孩子就对那些狂拽炫酷吊炸天的菜名产生了兴趣。——文化就是这么柔软,又是这么有力量!就像我们眼前的这盏茶一样,让它徐徐地散开优雅的清香,让它氤氲入怀。
文化文化,"文"一直在那里,但"化"不"化"是我们自己的缘分,也在于教师的引领,让"文"真正化进我们的生命,那么每个教室里成长的孩子都可以将生活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
(未完待续)
苗旭峰我写我的你们随意